•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筑台两地书画艺术交流展”之旅

2011-11-08 09:25: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中国台湾网11月8日贵阳消息 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书画艺术无疑是其中瑰宝。10月24——28日,贵阳市台办、贵阳市文联携手台湾中华大汉书艺协会,在筑成功举办“筑台两地书画艺术交流展”。此次展览是贵州省市与台湾书画协会的首次精彩合作,活动通过开幕交流、现场笔会、山水写生、参观考察等丰富的环节设置,充分展示了贵阳坚实的文化根基、良好的生态资源、多彩的民族风情、强劲的发展势头,进一步密切了两地书画艺术家的感情和联系,推动两地文化事业的发展与合作形成机制化。

  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一脉相承

  25日上午,贵阳市美术馆前鲜花簇拥,热闹非常。经过半年时间的精心筹备,以“水墨尽展筑台缘  同胞笑迎两地情”为主题的“筑台两地书画艺术交流展”在筑拉开序幕。贵州省台办副主任韩支前、省文化厅副厅长、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邓健、贵阳市政协副主席夏刚,台湾中华大汉书艺协会理事长陈德藩等领导、嘉宾,主办方相关负责人和筑台两地书画艺术家近80人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上,省文化厅副厅长、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邓健动情地说:祖国宝岛台湾,与黔山秀水的贵阳,虽然远隔万水千山,但亲缘相连,文缘相通,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早已深植于每一位华夏儿女心中。现以筑台两地书画艺术作品联展为初探,推而广之,将促成两地文化领域更为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两地文化人必将携手为中华传统文化事业增墨添彩。

  本次台湾书画艺术家参访团领队,台湾中华大汉书艺协会理事长陈德藩先生也代表团员表达了心声:两岸交流,文化先行。中华传统文化是一股巨大的无形的力量,势必带动政治、经济、社会、教育等方面的往来。我会创建至今三十余载,始终以“传承中华文化  发扬大汉精神”为宗旨,以推动两岸传统文化交流,紧密同胞精神纽带为己任。我们时刻牢记“中华”、“大汉”四字的提醒和督促,此行来筑,既为领略祖国南方的壮美河山、亦为抒发思乡念亲情怀。言辞之间,台下嘉宾尤其是台湾老艺术家们已是动情动容,感慨万分。

  随着贵阳市政协副主席夏刚宣布书画展开幕,相关领导、嘉宾及观众,急切步入展馆,争相目睹两地艺术家们凝心聚力之作。

  观者感叹形神俱备 寓义深远

  此次展览邀请到台湾中华大汉书艺协会、台北贵州同乡会、贵州省书协、贵州省美协等近50位两地知名书画艺术家,携百余幅书画作品参展。这些作品行草篆隶楷齐全,或静态或动态,如行云似流水,或老僧入定、心静闲适、笔墨穆静。花鸟人物山水皆备,或写意传神,或写实描形,均表达了作者的匠心巧思,是对传统艺术的理解与实践,也体现出他们的心声心志。就作品形式论,亦丰富多彩,中堂、立轴、条幅、横幅、对联等不同款式,展示了两地艺术家对书画艺术创作的继承与发扬,均能令观者在其中得到美的享受。

  许多市民、书画艺术爱好者、台胞台属等闻讯前来观赏,并直抒胸臆:两地作品中,亦有技艺超群和推陈出新之作。总体言之,两地书画艺术家均注重在传统中突破。如台湾王泽懿的作品,以颜体为根基进行隶书创作,独创一格的手法,在大陆也不多见。且技艺纯熟,有虚有实,深化了美感,意象幽远。叶锦蓉的山水画,体现出作者深厚的中国传统书画基础,融合西方远近透视立体艺术,线条流畅、层次分明,被许多业内人士评为上乘佳作。方家学老师在孙过庭大师草书形式的基础上,精于钻研、勤学苦练,字体稍作变化间已显个人风范。而贵阳的包俊宜发扬了陈恒安大师的技法,开创新招,一眼望去满目愉悦。张润生国画功底了得,写意明朗,取舍有佳。女书法家徐爽在隶书中融合了汉简的笔法,颇有阳刚之美。

  参观中,观者们更惊喜地看到创作于清朝乾隆年间名贵古萱纸上的作品。探个究竟,才知原来是台湾八十六岁高龄的王萍老先生,不吝拿出自己五十余年的珍藏,只为将最好的作品献给家乡的书画艺术喜爱者。

  市书协、美协会员刘儒俊老师观赏之余,不住与现场的作者进行交流。他的观点也具有一定代表性:展览为两地书画艺术家搭建了交流平台,起到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的作用。尤其是台湾老艺术家们,醉心于书画创作,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其精神和行为值得钦佩,必将对我省市书画艺术的发展起到很好的借鉴和推动作用。作为书画艺术的爱好者,也期待将本省市的优秀作品推荐给更多的台湾同胞。

  展馆现场,观赏品鉴者、交流切磋者、感受氛围者众,气氛热烈。而两地艺术家们多被团团围住,应“粉丝”们的要求,乐此不惫地在“筑台两地书画艺术家作品集”上签署大名现场赠阅。

  现场笔会挥毫泼墨 不亦悦乎

  26日上午秋高气爽,筑台两地书画艺术家齐聚风景秀美的花溪镇山布依村寨,于“中国?贵州花溪镇山布依族生态博物馆”内开展现场笔会。

  博物馆依山傍水而建,馆内奇石巧玉满目。艺术家们本是性情中人,环顾四周,见笔墨纸砚早已侍候,顿雅兴大发,提笔、沉思、着墨、挥毫,无需太多客套,已经开始切磋技艺、交流感情、共抒情怀。

  陈德藩理事长率先动笔,气定神闲间,“筑台共荣”四个大字一挥而就。陈老先生以此为礼,赠予贵阳市台办,寓示两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美好前景。此头一开,现场索画求字者络绎不绝,艺术家们笔耕不断,忙得应接不暇:“情义相联”、“宁静致远”、“源远流长”、“马到功成”等字画纷纷出炉。这厢热闹非常,那厢静观其作。未动笔的艺术家们也没闲着,守在自个中意的书画者旁,将别人的创作过程仔细端详。擅长书法的贵州省书协常务理事马宏明老师,静静站在一旁,认真观察台湾艺术家方家学老师的创作。我们强烈要求马老师也题字一幅,他却笑着说:等一等,我先学习、学习。

  现场笔会的作品是两地作者友谊的鉴证,更是书法绘画审美情趣的彰显。既有注重传统技法的沿袭,亦有对现代艺术的追求,可窥见书画传承的力量,亦能得前卫精神的启迪。在相互的借鉴提高中,两地艺术家们更期待着相聚于黔灵山畔,台海之滨,同挥一支笔,同抒筑台情。

  畅快游览爽爽贵阳 不虚此行

  短短几日行程,贵阳市副市长余维祥热情宴请了台湾书画艺术家参访团一行,主办方更精心设计了天河潭、黔灵山公园、黄果树、青岩古镇、天龙屯堡、贵州民族民俗博物馆、贵阳国际会展中心、贵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最具代表性的参观点,从自然山水、历史人文、经济发展等角度向艺术家们宣传贵阳、推介贵阳。

  ——奇山秀水风光好,引无数艺术家竞拍照。“地无三里平”的贵州,得上天恩赐,处处是鬼斧神工的奇景。无论是集飞瀑、清泉、深潭、奇石、怪洞与天生石桥于一身的天河潭,还是气势磅礴、闻名于世的黄果树大瀑布,抑或是城市中心的天然氧吧黔灵山公园,都让艺术家们仿若行走于水墨画间,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每到一个景点,除了赞叹太美,就只听到齐唰唰的照相声,解释是为了自己或帮朋友作画所记录。

  ——民族的、我们的、世界的。由我省著名收藏家、苗学研究者曾宪阳先生创办的贵州民族民俗博物馆,珍藏了贵州少数民族的各种生活用品,其中保存完整、精美绝伦的苗族传统刺绣服饰更是我省少数民族文化的精髓。其女曾丽放弃专业,志承父业,通过创办“贵州民族民间手工技艺传承馆——百工坊”为载体,将苗绣、古法造纸、苗族剪纸、蜡染、傩戏面具制作、竹编等几十种传统民间手工技艺进行展示和发扬。艺术家们被馆内的珍宝所吸引,更为曾氏父女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的精神所折服,盛情邀请曾丽携相关收藏前往台湾故宫博物院进行展示,并愿为促成此事尽力提供一切帮助。

  ——书体育精神,写中华豪气。作为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主场馆,位于贵阳市金阳新区的贵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设计独特、用材新颖、功能齐全、气势宏大,让到访的艺术家们内心为之一震。喜悦、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凝于笔端,纷纷奋笔疾书“筑韵天籁”、“贵地吸睛”等作品,挥洒豪气。

  ——贵阳有个“201”。年初新建成的贵阳“201”大厦,因其独特、先进的外框悬挂式结构设计,而成为西南地区建设规模最大的贵阳国际会展中心标志性建筑。主办方特意安排台湾艺术家们前往参观,意借台湾“101”和贵阳“201”的音近之意,让台湾嘉宾们充分感受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倍增几分亲切。

  最是感人至深之处 心系家乡

  参展的台湾作者中以旅台数十年的老人居多,且多是祖籍贵州、湖南、福建、广东等地。其作品内容也多为传统诗词中的名作佳句,“我在这一头,大陆在那一头”的苦涩,老人笔下已臻通会之际,人书俱老的佳境,如万岁枯藤、信笔挥洒,得法外之法的真谛。

  ——心怀故土的游子。在台湾生活了六十余年,八十六岁高龄的贵州籍书画家王萍老先生,对家乡的那份挚爱,没有因时间变迁有任何改变。此次回乡,一下飞机,见到热情迎接的家乡人,王老先生已是热泪盈眶,几度哽咽:“没想到我这个年纪还能再踏上家乡的土地!”

  王老先生自幼酷好书画艺术,初学颜、柳,继而临摹汉、魏,取精用宏,自成格局。历任汪道渊、黄少谷、林洋港、施启扬、翁岳生等几位台湾地区司法行政部部长的书法代笔秘书。王老先生曾多次回大陆贵州、四川等地展出,更于2001年底,为筹设贵州同乡子女奖学金,举行个人书画作品及古今名人书画慈善义展,募得款项全数捐赠给贵州同乡会。

  王老先生此行还特意向贵州大学捐赠了一幅大横山水画、一幅对联和一幅清代古萱纸横幅,聊表对家乡教育事业的支持。同时,他不顾年事已高,在众人的搀扶下坚持完成活动所有行程,目的只为引导女儿了解家乡、情系家乡。而所到之处,家乡人纯朴热诚的招待,让父女二人如饮故土九月九的美酒,沉醉、感动。

  ——嵌名联功夫了得的书法名家。78岁的陈克谦老师,祖籍广东。目前担任台湾地区侨务委员会文翰公务,并从事书法教育工作。“嵌名联”最早产生于西晋,清代最为盛行。抱持着传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陈老师长年钻研“嵌名联”,将笔力与文采同时展现。40年来,书撰名联千余幅,曾巧妙地将马英九夫妇二人的名字镶嵌于“英才知政九功润、美祥时化青阳和”中赠于马英九先生。此次来访,陈老师也特意赠联一幅“贵山岫雅人英杰,阳佳气运地秀灵”予贵阳市人民政府,赞誉贵阳人杰地灵。

  ——寻找中华传统文化之根的老人。中华大汉书艺协会创始人之一、协会理事长陈德藩先生年近八十,祖籍福建,曾任蒋纬国先生秘书一职。他9岁开始接触书法,自1970年获得台湾全省书法大赛中学教师组第一名后,坚定了学习的决心,并终生与之结缘。

  此次因应贵阳市台办的邀请,他带领部分会员到访,并注解为寻根之旅。意为寻找耋耆老人在家乡的根,寻找中华书画艺术在祖国的根。

  随着两岸关系的稳定发展,两岸各项民间交流如火如荼。难舍分离之际,我们相约早日相会。这份深厚的同胞情正如欧阳中石先生所题:断山山一脉,隔海海同心。(中国台湾网贵阳市台办通讯员 胡珊珊)

[责任编辑:郭庆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