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网8月18日汕尾讯 为贯彻落实全市对台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台湾地区现代渔业发展经验、模式,进一步开阔思路、谋求共赢,加快推进我市现代渔业产业发展,应台湾中华新世纪文经交流协会的邀请,在省粤台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指导下,以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范钢为团长的汕尾市现代渔业考察团一行12人于7月24日至30日赴台湾进行了现代渔业考察学习。考察团一行在台湾开展了广泛的渔业交流,推介了汕尾、结交了朋友、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圆满完成了各项考察交流任务。
一、基本情况
这次考察活动,省粤台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和市台办做了周密细致的安排,联系了考察点,预约了相关渔会协会负责人、政府管理人员、渔业从业人员、养殖专家和乡亲代表,为考察活动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整个考察活动以“加强渔业交流,推动汕台合作”为主题,考察团成员有市海洋与渔业局有关科室负责人、红海湾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分管领导、沿海各县(市、区)海洋与渔业局局长、市海洋与渔业协会负责人。整个考察行程安排紧凑、内容丰富。在台期间,考察团先后走访了台北、新北、高雄、苗栗、桃园等市县,考察了新北市政府海洋资源复育园区、苗栗县农业处渔业科暨通苑渔港、高雄市兴达港、高雄市渔业文化馆、高雄市农渔会发展协会、桃园中坜区渔会暨永安渔港等,看望了当地的汕尾籍乡亲,受到当地渔会组织负责人、政商界代表、当地渔民和汕尾籍乡亲的热烈欢迎。虽然在台湾时间不长,考察团一行自始至终坚持原则,严格遵守赴台纪律,以诚相待,与台湾各界广泛接触,大力宣传汕尾,既开拓了视野,增加了互信,增进了感情,也充分展示了汕尾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
二、主要收获
(一)开拓新视野,为谋划现代渔业发展拓宽了思路。考察团通过一周的参观考察、对接洽谈,对台湾的休闲观光渔业、水产品市场物流、名优养殖品种、远洋渔业、渔业文化等渔业发展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台湾四面环海,海域广阔,渔业发展条件十分优越,远洋渔业、近海渔业及休闲渔业发达。特别是在高雄市渔业文化馆观看的远洋捕捞视频,其远洋捕获能力、渔船队伍、操作技术、驻外基地建设和加工能力以及市场渠道等都具有相当的实力,远洋生产规模较大,尤其是远洋渔船吨位大、捕捞技术先进,而且员工享有年休假制度并可免费回家探亲;针对市场上乌鱼仔需求量大、价格高的情况,通过人工技术,促使乌鱼的公鱼变性成为母鱼,增加了乌鱼母鱼和乌鱼仔的数量,提高了养殖经济效益。通过对台湾地区发展远洋渔业、休闲观光渔业、渔业文化等先进经验的学习交流,进一步开拓了大家的视野,为加快推进我市现代渔业发展拓宽了新的思路。
(二)结识新朋友,为加强渔业交流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考察团始终牢记此次学习考察活动的任务和使命,每到一处,均与对方建立了良好的联系渠道,并进行了深入沟通交流,特别是针对渔港规划建设、渔会组织职能及运作、养殖技术研发及推广、渔船科学管理、政府扶持渔业发展政策等重点方面进行深入交流。我们在虚心请教的同时,不忘适时地宣传汕尾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美好发展前景以及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树立了汕尾的良好形象,让台湾地区的朋友们更多地认识汕尾、了解汕尾。同时,我们真诚地邀请台湾的朋友特别是渔会组织负责人和水产养殖专家,组团前来汕尾参观考察,加强现代渔业发展上的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台湾地区的朋友对汕尾市良好的投资环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表示一定找机会来汕尾实地学习考察。双方深入、融洽的交流沟通,为今后汕台两地的现代渔业特别是养殖技术交流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增进新感情,为两地乡亲的密切联系添砖加瓦。考察团拜访了中坜区渔会——台湾唯一一个以客家人为主且渔会会员大部分是汕尾籍乡亲的渔会以及桃园市旅游观光协会会长姜岳峰、仁通大厦董事长姜仁通等在台汕尾籍知名人士,并参观了中坜区渔会辖区内的永安渔港。在座谈会上,考察团向他们通报了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特别是海洋渔业发展情况,转达家乡人民的深情问候,受到了乡亲们的热情款待。姜岳峰、姜仁通等乡亲们盛情地接了考察团,大家述说思乡寻根之情,感慨汕尾近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发展环境、对外影响、总体实力都有很大的提升,都为汕尾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期间,我们深切感受到汕尾籍台湾乡亲对故乡无法割舍、血浓于水的深厚情谊,通过交流沟通,让我们进一步增进了与台湾乡亲的感情。
三、主要启示
通过学习考察,台湾渔业的一些鲜明特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启发良多,主要有:
(一)提高技术水平是发展渔业经济的重要法宝。台湾地区政府高度重视,设立了水产科技核心研发机构——行政院农委会水产实验所,落实推动水产基础与先进性技术开发研究及应用推广,下设有淡水繁养殖、海水繁养殖、沿近海资源等多个研究中心。台湾近海沿岸渔船都是玻璃钢材质,具有重量轻、阻力小、耐腐蚀、绝热性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与同类钢质、木质船相比,既经济实用又利于环保。远洋渔船则设施先进,配备有声纳、水平温度仪以及卫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大型围网、拖网等渔船还配有直升飞机,在渔具生产方面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使台湾远洋渔业成为一个高科技产业。水产加工、水产养殖等技术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比较优势,特别是乌鱼苗的变性、乌贼鱼的人工繁殖等先进技术值得广泛推广。正是台湾这些先进的现代渔业技术,让台湾现代渔业特别是远洋渔业在世界上名声大振。
(二)发展远洋渔业是壮大渔业经济的关键支撑。台湾远洋渔业始于60年代初期,经过50余年发展,不仅已经成为台湾渔业的支柱产业,而且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作业分布在太平洋中南部及印度洋、大西洋等海域,开设海外基地68处,大型远洋渔船800多艘,以围、刺、钓等多种作业方式并举,远洋生产规模较大,产量产值占台湾渔业总量的50%以上。远洋渔业以金枪鱼、旗鱼、鱿鱼、秋刀鱼为主要捕捞对象,产品多数出口日本、欧盟等,是台湾渔业的支柱产业,尤其是鱿鱼、金枪鱼、秋刀鱼三类渔获总量基本占了台湾远洋渔业总产量的80%,远洋生产量居世界前列。特别是鱿鱼渔获量最高纪录超过27万吨,在世界上具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可以说,远洋渔业已经成为台湾地区壮大渔业经济的关键支撑。
(三)强化渔港建设是发展现代渔业的基本保障。台湾地区四面环海、海岸线1600多公里,虽然渔船不多,但是渔港众多,渔港基础设施功能完善。目前,台湾地区共有225个渔港,遍布台北、高雄、澎湖、苗栗等21个市县,平均每7.1公里海岸线、120艘渔船就有1个渔港。台湾地区渔港分为一类渔港和二类渔港,港内设施齐全。我们参观的高雄渔港就是一类渔港,由台“渔业署”主管,而通苑渔港、兴达港、永安渔港属于二类渔港,由“县市政府”主管。港内设施分为基本设施、公共设施和一般设施。基本设施由主管机关建设、维护和管理,包括堤岸防护、码头、运输、航行辅助、渔业通讯及政府办公等设施;公共设施由主管机关建设,可委托当地渔会等团体管理、维护,包括鱼市场、船道、上架台、渔具整铺场、晒网场、卸鱼设备、渔民活动中心等设施;一般设施由当地渔会或通过招投标建设、维护和管理,包括加油、电力、自来水等公共事业设施以及制冰场、冷冻厂、加工厂、修造船厂、渔会和渔业团体办公场所等渔业相关产业设施及辅助功能设施。台湾地区渔港建设和维护费用以台“渔业署”为主,“县市政府”和渔会给予配套。一类渔港由台“渔业署”全额出资;对二类渔港,“渔业署”视情给予不超过70%~80%的补助,“县市政府”和渔会适当出资。特别是近年来,为支持渔会发展,台“渔业署”对渔会办公楼等建设经费均会给予全额或大部分投资支持。台湾地区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选择适当地点规划渔港多元化发展,配合休闲需求大力发展娱乐渔船,不断改善港区公共设施、改善渔港周边道路排水等环境建设,加强渔村活动中心的软硬件设施建设,营造渔港渔村新风貌。台湾渔港众多、渔港功能设施完善,在保证渔民收入、发展渔区经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扶持休闲渔业是推动渔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举措。上世纪80年代,面对近海渔业资源逐步枯竭的严峻形势,台湾地区政府改革创新,倡导鼓励发展休闲观光渔业,鼓励民众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无限的价值,积极发展休闲观光渔业和海洋休闲游憩渔业。目前,台湾主要有生态游览型、运动休闲型、渔事体验型、渔乡美食型和文化教育型等五大休闲渔业模式,休闲渔业发展迅猛。我们从高雄市兴达港、高雄渔港、永安渔港等沿海港口渔区可以看到,其渔业休闲中心的渔人码头、海鲜美食广场、海钓、海景公园、儿童娱乐场及相应的旅游服务设施较为完善,特别是观光鱼市,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和城市居民到渔港渔区观光休闲,品尝和采购各种鲜美水产品,满足了游人和消费者的多样化要求,发展了渔区经济。休闲渔业的蓬勃发展,有效引导了渔民转产转业。台湾渔民也纷纷在渔汛较差时,将渔船出租给游客开展海上观光、海钓等活动,增加了一份可观的家庭经济收入。
(五)健全渔业组织是强化渔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此次考察,我们拜访了高雄市农渔会发展协会和桃园中坜区渔会,详细了解渔业组织的设置和运作情况。台湾渔业组织种类较多,如渔会、公会、协会、生产合作社等,有专门法律保障,众多渔民、渔业企业、养殖户等都纷纷加入了相应的渔业组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台湾地区的渔会。该渔会是渔业从业者的核心,同时也是政府实施渔业政策的重要助手,在协调、沟通政府和渔民的关系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渔会机构完善、自治性强,实行的是民主选举和管理,总干事由理事会聘任,费用自理,由会员入股费及中介提成比率组成。它接受政府的委托,宣传推广政府的政策计划,办理各项教育和生产培训,及时收集建议与意见,向政府反映渔民的愿望,为政府决策作参考。它还可以为渔民提供小额贷款,帮助渔民申请政府补贴,办理渔民劳动保险和健康保险,主持鱼货拍卖等。同时,经常组织渔民间的调解、沟通,以减少相互间的分歧与误会,增进渔民的团结和理解。
四、几点工作思考
考察团全体成员通过在台湾一周的参观考察和对接交流,既看到了许多渔业好典型,学到了许多好经验,开阔了眼界,收获很大、感受深刻、体会颇多。结合我市渔业产业发展实际,谈几点工作建议。
(一)研究建立汕尾-台湾渔业产业发展合作机制。汕台两地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极其相似,且汕尾目前渔业产业发展的空间很大、台湾地区本土发展空间有限,两地互补性强。因此,很有必要建立汕尾—台湾渔业产业发展合作机制,为汕台两地渔业产业谋求更大发展。可先依托汕尾市海洋与渔业协会和台湾地区的相关协会、渔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合作机制。待时机成熟了,再建立政府层面的合作机制。
(二)切实加大渔业产业的对台招商力度。要加强与台湾地区相关协会、渔会等社会组织的联系,大力吸引台湾渔业企业来我市落户。尤其要通过引进台湾华伟渔业集团振发冷冻企业公司等先进企业来汕考察,尽可能引进台湾先进远洋捕捞技术、资金以及鱼货加工、销售等渠道,共同打造汕尾(马宫)海洋渔业科技产业园区做大做强。
(三)全面实施水产养殖业提升工程。台湾地区的养殖技术水平高,亩产量是我市产量的6-7倍。因此,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大力引进养殖专业公司和养殖专家,联合举办乌鱼变性、乌贼人工繁殖等养殖技术培训班,结合本地成功的养殖技术,大力普及和推广工厂化养殖、节地节水高质高效养殖等养殖先进技术,促进我市40万亩水产养殖的产量和产值翻倍增长。要鼓励引导企业建立水产种苗场、饲料加工厂,推广优质种苗和优质饲料,大幅度降低养殖成本。要充分利用我市海岸线长、近浅海域面积广的优势,研究并推广海藻品种,扩大沿海渔民就业渠道,增加渔民收入。
(四)全力加大远洋渔业扶持力度。面对汕尾近浅海域渔业资源逐步枯竭的形势,我市鼓励企业和渔民到外深海开展远洋捕捞,而台湾远洋渔业的成功典型更让我们振奋了精神,明确了发展目标。目前,我们已成功引进了广东中渔远洋公司拟投资3.8亿元建设20艘远洋捕捞渔船,广东银鹏动力设备有限公司拟投资10亿元组建30艘南沙骨干渔船和2艘辅助补给船。下来,建议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大远洋渔业的扶持力度,全力帮助企业解决有关问题,推动两支远洋捕捞船队尽早前往外深海开展远洋捕捞作业。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更多的企业来我市设立远洋渔业公司,示范带动全市远洋渔业发展,做大做强远洋渔业。
(五)大力推进渔港多元化发展。台湾地区渔港建设和管理的机制、经验以及多元化发展方向,无疑对我市今后渔港建设和发展有很好的借鉴作用,特别是台湾地区渔港建设历程和渔港转型经验表明,渔港多元化利用是渔港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各地要把握我市即将出台《汕尾市加快现代渔港建设实施意见》的契机,加大渔港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加强渔港公益性设施建设和航标、通信、消防、环保等配套设施建设,掀起全市渔港基础设施建设热潮。要积极推进渔港多元化发展,重点推进汕尾(马宫)海洋渔业科技产业园项目,打造国家一流、全产业链、港园城一体化的海洋渔业科技产业园区。同时带动其他部分地区积极探索建设休闲观光型渔港,以渔港为龙头、城镇为依托、渔业产业为基础,建设集渔船停泊、避风、补给及水产品集散和加工、休闲渔业、渔民转产转业、滨海旅游、城镇建设为一体的渔业经济区。
(六)积极探索发展休闲观光渔业。目前我市休闲渔业的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可借鉴台湾的休闲观光渔业发展模式,扶持和发展红海湾休闲渔业试点项目,将渔业同休闲、娱乐、健身、旅游、观光、科普、文化、餐饮等行业有机结合,打造红海湾休闲渔业特色品牌。
(七)充分发挥渔业组织作用。目前,我市有海洋与渔业协会、渔民专业合作社、渔业管区等渔业组织。但受各种因素影响,这些组织有效运营、作用发挥尚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是受政策限制、缺乏利益联结机制,会员得不到相应服务等。建议各地各有关部门在政策允许的框架内,加大对渔业组织的扶持力度,着力引导和培育一批组织健全、管理规范、职能完善的渔业组织,充分发挥渔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鼓励推行“渔业组织+养殖户(船主)”发展模式,共同应对市场风险,切实保障渔民权益,努力确保渔区稳定。(中国台湾网、汕尾市台办联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