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广东惠州市组团赴台考察中小企业发展

2016-06-30 13:51: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中国台湾网6月30日惠州讯 为贯彻落实惠州市委、市政府加快发展壮大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的工作部署,2016年5月5日~11日,惠州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考察团赴台湾就中小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为期7天的考察学习。通过召开座谈会、深入企业考察调研等方式,考察团对台湾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及成功经验有了较好的了解,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提振了信心,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市中小企业有了新的认识。现将考察学习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考察团由惠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秘书长叶泽雄率队,惠州市人大常委会副市级干部朱挺青,惠州市人大常委会、惠州市经信局、惠州市台务局有关同志共15人组成。考察学习期间,走访拜会了南台湾产业暨经济产业联盟、中华绿色产业联盟、中华文化经贸交流企业协会、中华两岸双向投资联盟、苗栗县议会,参观了龙佃海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维格饼家、中兴茶行、彪琥台湾鞋故事馆等,召开了多场交流座谈会。整个考察活动安排紧凑有序,内容丰富,收获甚丰。

  二、台湾发展中小企业的成功经验

  台湾目前约有 128万家中小企业,提供了75%的就业和30%的营业额。从60年代起,台湾中小企业进入了出口导向时期,并从80年代中期起,初步完成了中小企业发展的自由化、国际化和制度化。大陆与台湾体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但台湾中小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方式,对于正处于大力壮大发展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的惠州来说,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一)构建服务机构,拓展中小企业服务能力。为推进对中小企业管理与服务,台湾在行政体系方面先后组建了中小企业联合服务中心、中小企业开发公司等机构负责对中小企业辅导工作,并设立中小企业政策审议委员会,负责审议中小企业政策及发展事项。在金融体系方面,由财政部门、金融部门及各银行金库及担保基金等机构,负责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及融资诊断等。还设立民间机构,包括台湾中小企业协会、各同业公会及各有关财团法人,协助企业和政府推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大力发展中介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创新要素方面的支持。

  (二)扩展融资渠道,盘活中小企业财力。台湾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拥有完善的金融体系。一是中小企业一般性融资。主要由中小企业专业银行办理,在资金来源上,中小企业专业银行除本身吸收资金外,也接受邮汇储金的转存及政府开发基金的支持;在资金运用上,政府法令规定,中小企业专业银行放款总额中对中小企业放款比例不得低于70%。二是各项专案贷款融资。主要用于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更新购置设备和创新创业等方面。专案贷款有政府部门开发墓金所搭配办理的中小企业专案贷款、经济部门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所提供的各项专案贷款、经建会中长期资金所提供的中小企业扎根专案贷款、中小企业小额简便贷款等。

  (三)重视立法工作,保障中小企业权益。从立法角度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支持环境,曾先后颁布了一系列保障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法规条例,如《中小企业辅导准则》、《中小企业发展条例》等,甚至还把保护中小企业权益列入“宪法”,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和保护。

  (四)鼓励技术创新,激发中小企业潜力。台湾企业在研发经费方面的大量投人,形成了其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地位。一方面,台湾出台了各类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向有自主创新实力的中小企业倾斜。对暂时不具备创新能力,但有创新意愿的中小企业,通过设立中介服务机构的方式,在中小企业和科研院所之间建立合作。另外,在大型项目、政府采购以及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在达到技术标准或服务要求的前提下,将优先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另一方面,对干技术附加值较低的中小企业,除了会逐步降低税收减免的幅度,还将力促企业间进行兼并重组。并对兼并重组后进行自主创新的企业给予新的政策扶持。

  (五)培养引进人才,提升中小企业智力。一是制定积极的人才政策,如允许科技人员用其专利权或专门技术作为股份投资。二是重视本土人才的培养,企业雇佣台湾本地科技人员数必须占科技人员总数的50%以上,以保证把更多的台湾科技人员培养成高科技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三是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通过成立人力资源瞥理协会、科学管理学会等团体组织,开发科技人力资源,最大程度满足科技产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三、加快惠州市中小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通过本次的学习考察,考察团就加快惠州市中小企业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努力形成内外源经济协同并进格局。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民营经济,落实“惠42条”等惠企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鼓励引导中小民营企业创新技术、产品、营销和管理模式,实现转型升级。力争到2020年,惠州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超过44%。

  (二)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全力推进“企业成长计划”,推动实体经济大发展。抓好“惠28条”、“惠42条”和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等政策落实,坚持“抓大不放小”,重点扶持100家高科技、高成长性、高附加值的“三高”企业,突破土地、金融、用工等要素瓶颈,确保要素资源向重点企业倾斜,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

  (三)狠抓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完善专利、产学研、专业镇等科技政策文件,加快改造升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科技重大基础设施等创新载体和研发机构。鼓励纺织服装、制鞋、家电、建材等重点传统企业转型升级,通过加大技改投入、培育自主品牌等实现“换芯”升级。

  (四)建立服务企业常态化机制。积极发挥好职能作用,继续推进和办好“企业服务月”活动,发挥企业服务网上平台的积极作用,进一步丰富和畅通企业反映困难、表达诉求的渠道,开展“永不落幕”的企业服务。继续深入开展重点企业(项目)领导挂点帮扶工作,建立以问题台账为核心的服务体系,形成服务企业长效机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真正做到从“要我服务”到“我要服务”转变。

  (五)注重多措并举,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在融资方面,要完善惠州市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建设工作,积极发挥基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加快建设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组建中小微企业政策性担保机构,为一批高科技、高成长性、高附加值的民营企业在银行取得贷款提供增信,降低融资成本,促进优质成长型民营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用工方面,进一步加大对企业员工职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通过定期举办各种现场招聘会、构建人力资源供需数据库、与劳动力输出地建立互助协作平台等方式,切实解决好企业用工难问题。在用地方面,加大存量土地排查和盘整力度,做好中小微企业用地储备计划。在用电方面,实行分类管理,排查企业产值与用电量是否匹配,保证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用电需求,限制“三高”(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和产能过剩企业的用电量。在提升素质方面,深入实施民营企业家培训工程,结合惠州市中小企业特点,加强培训内容和方式的创新,推进适合中小企业需求的个性化培训,举办省市联办的专项专题培训,积极打造惠州本土企业家学习交流提升的互动平台。在市场开拓方面,积极配合做好“惠货全国行”工作,广泛发动民营企业参加惠州市委、市政府组织的广东惠州产品展销会。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云博会、广交会、珠洽会等经贸交流活动,创造条件引导中小企业“走出去”。(中国台湾网、惠州市台办联合报道)

[责任编辑:李瑞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