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花都台资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祥
花都台资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祥。(图片来源:广州市花都区台办)
中国台湾网6月21日广州讯 大陆改革开发初期,风华正茂的王庆祥先生大胆地作出决定,到大海对岸去追梦筑梦,实现自己的宏伟理想。至今回想起来,仍然记忆犹新,他说,很佩服当时的勇气和乘风踏浪的精神。他亲手创办的企业经历了3次转型升级,由最初的眼镜行业发展到第三产业和文创产业。他说;“在响应政府腾龙换鸟,转型升级号召的同时,企业也要紧跟时代步伐。”现在,他正为即将在大新美术文化园区举办的2016花都国际珠宝文化节而忙碌着┅┅
圆梦文创 连两岸情
2016年1月22日,寒风侵肌,来自海峡两岸30余位艺术家,怀着激动的心情,聚集在广州市花都区珠宝小镇大新美术馆,参加2016两岸艺术文化交流展暨大新美术馆开幕仪式。这次活动共计参展作品100幅,展期一个月,并举办了“2016两岸艺术家文化交流座谈会”。
展览开幕前,纯朴大方、和蔼可亲的大新美术馆创办人——大舜集团董事长王庆祥,笑容满面的接待海峡两岸来宾,为了这一天,他与合作伙伴呕心沥血,精神感人。
他说:“时光如白驹过隙,回头看,差不多过了大半生,所以要抓紧做些有意义的事。”“为何会创办大新美术馆?”他深有感慨,缘于9年前,结识了前来广州办画展的台湾艺术家李锡奇,后来又与台湾艺术家曾英栋、张英超等进行多次接触交流;更重要的还是缘于一次受到市台办主任李小勉带团到台南参访交流感人的画面启发,由此,他心里一直琢磨 :假设由民间企业家另辟蹊径来推动两岸交流,会更方便和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他决定在自己有限的生命和资金里,创建以美术为重点的文创产业,为两岸艺术家沟通、交流牵线搭桥。
如今,王庆祥的大舜集团已在花都珠宝小镇规建百亩的文创园区和两岸文化交流基地,为两岸青年创作交流提供园地。他打算在台南家乡建百家私人美术馆,每年推建3家,去年的已完成,今年的在建中。他表示会支持前面的10家,以后的由企业家认养,打造企业家和艺术家携手为两岸青年架起沟通交流的平台。他认为:台南是类似于小巷子的城市,假若在大街小巷都建有美术馆,旅客的到来,将会感受到这座城市的与众不同,或因浓厚的艺术氛围而驻足停留;妇人带小孩逛街累了,可以随时随地与孩子进到美术馆观赏,接受艺术的熏陶。
大新美术馆内陈列着一个个独具匠心,造型各异,形态逼真的雕塑作品。而馆外的后花园里曲静通幽,水塘周边种着红花绿草,光滑的石头衬托着水流,成为一道风景,这里不仅成为两岸艺术家的创作宝地,还是市民的休闲乐园,白天或黄昏吸引男女老少前来观赏玩耍或散步。王庆祥爱才如命,驻村艺术家阿南曾经自己做饭,一次几乎耗费4小时,他得知后像家长似的对阿南说:“再见你在厨房,就罚交一幅作品。”说得阿南面红耳赤,连连点头。阿南是学雕塑的,是首批驻馆青年艺术家。王庆祥说:“以前他们在台南,每天埋头创作,一年只有两次‘流通’的机会,即参加两次展览,作品展参后便收藏于仓库,下次参展又拿出来。我寻思已久,最终找到问题的根源,决定以微薄之力为这些艺术人才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天地,从2015年开始实施建百家艺术馆的设想,希望能在30年后了却心愿。”
历经磨练 痴心不变
“孤鹰不褪羽,哪能得高飞?”王庆祥从小就饱经风霜,培养了豁达乐观,坚韧不拔的品德和精神,家中兄弟姊妹多,刚离小学校门,就外出打工谋生,做过五金、电镀、冲床、送米等活,16岁时帮一个山西人看杂货店,为了弥补读书少的不足,他非常勤劳,常常半工半读,白天干活,晚上读书。
后来,他和弟兄几个从眼镜的加工出口生意做起,从四五个人的小厂,帮别人做代工开始起家,直到在大陆创业壮大。回忆起第一次到大陆时的情景,感慨万千。1983年的一天,他和朋友取道香港到广州,夜幕降临,火车停靠广州站,他提着行李,小心翼翼地出站,环顾四周,亲切而陌生的环境,让他紧张而兴奋,双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心想:盼望已久的归巢梦就这样悄悄地实现了。他入住广东大厦,想起家人的叮嘱,不敢外出吃饭,直到第二天早上,香港朋友来接,才吃上到广州后的第一顿饭。后来他们搭计程车到顺德、到拱北,第二天又回广州。经过考察和了解,他感到当时的大陆似乎连印尼都不如。他说:“现在大陆外汇存底4兆,远远超过当时的100个亿。大陆改革开放30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他在穗投资置业已有26年了,1989年到天河创建大新眼镜厂,后承包村的二幢大楼办酒店,因地域的限制,2004年,大新眼镜搬迁花都,在政府、职能部门、村等的关心帮助下,已发展到管理规范、实力强的大企业,与欧美、东南亚等地客户结缘。他说:“这么多年,深切地感受到本地人把我们当作自家人,挺感动的!”
为了充实和提高自己,掌握更先进的管理经营本领,6年前,他报读暨南大学的 EMBA 课程。如今已上完博士课程,正撰写论文,明年答辩。“感恩德报”是大舜企业的宗旨。王庆祥说:“我常常跟员工说,财富最终都是地球上的,谁也带不走,我们每天吃的、喝的、穿的等等,都是别人的劳动而得,既然你享受了别人提供的劳动,就得珍惜,人要常怀感恩之心,要有付出,把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一位员工说:“能成为大瞬集团的员工是值得自豪的。”
“无论你做多大的事,当多大的官,家永远是一个中心点和温馨港。”他言行一致,每个月,他乐此不疲地在台南与广州两地往返2次,看望妻子和儿孙亲人,与朋友团聚交流、商谈要事┅┅
不负重任 爱心慈善
王庆祥现任广州市台资企业协会副会长、天河区分会会长、花都台资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同时任三个主要职务,尽管忙,但他依然尽心尽力尽职,热心公益事业并发起成立天河台协慈善基金会、暨大慈善基金会等。
作为台协天河分会的会长,在王庆祥的带领下,把分会办得风声水起,既活跃又严谨,凝聚力强,他运筹帷幄,将协会分为文体、妇女、公共关系等9个委员会,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各负其责,有序运作。
6年前,王庆祥成为暨南大学一名学生,他在暨南大学发起创立了慈善基金会,发起“月行一善”活动,即慈善会成员每人每月捐出 100 元,还发起家庭捐,所捐款投入慈善项目,目前已有8个病重学生获得资助,用于住院动手术等,已挽救6人。
他曾经是花都台资企业协会创立时的支持者和见证人。26年前,在花都的一个村庄简陋栅子里,花都台协创建人杨顺德召集蔡灿煌、邹桂生等仅有的8位义气风发的会员,商量成立筹备事宜。当时处境艰难,要人没人,要钱没钱,会长召集筹集,王庆祥的厂虽属天河,但与花都是近邻,与他们时常见面,见此情景,立即慷慨解囊,捐巨款支持,积极出主意。
至此,花都台资企业协会已走过了26年,王庆祥尽管在台南、广州、花都三地奔走忙碌,但关心支持协会发展的心不变。(中国台湾网广州市花都区台办通讯员 侯丽佳 陈宝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