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东莞台商李金杏:我的厂就是我的家

2012-12-17 11:22:00
来源:中新网
字号

  驱车来到台商李金杏的东莞亿嘉制衣厂,厂门口挂着的招工启事牌引起我的注意。眼下的“招工难”现象成为了我不可回避的问题。李金杏颇为无奈地说,她的工厂现在大约需要500名工人,但实际正在车间里工作的只有200多名,连一半都达不到,而制衣厂是无法实现全自动化的。所以,留得住员工对她来说是很关键的问题,怎样才能让员工有以厂为家的感觉,是她始终在努力的目标。

  与员工平等相处

  来自台湾云林县的李金杏,24岁就在台湾创办亿嘉制衣厂,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她年轻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希望自己尽快有能力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让父母不用那么辛苦。凭借着娴熟的制衣技能和坚持不懈的韧劲,李金杏并未花费很长的时间,就达成了自己创业的初衷。然而,到了1980年代末,台湾的人力成本快速上涨,代工企业已经无法再维持生计。1990年,36岁的李金杏带着开创事业第二春的想法来到了广东东莞。

  刚到东莞的时候,李金杏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开始只要招50个人,但外面排队的有300人,这让她很开心,所以一次性将工厂扩大到从300个人起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全部岗位都招满了。

  李金杏说,尽管没有想到第一次就招收了这么多任务人,但早在建设厂房之初,她就亲自设计了厂区里的每一处细节。除了生产所需的办公室、车间,还有花园,有人工湖,甚至连健步道上的石子,她都亲自参与铺设过。她就是希望,将来能为自己的员工们提供一个工作和休闲合二为一的场所。

  除了尽可能地给员工们提供最好的工作环境,在业务上,李金杏至今还是坚持每天巡视车间,手把手地辅导员工进行生产。她说,建厂之初,员工们对制衣的工序、手法都十分陌生,她就带了一批台湾的师傅过来协助。而如今,厂里绝大部分的管理职位都是由大陆籍干部担任的。我问了两位已经有10年以上资历的老员工,他们不约而同地说到,是李金杏与员工之间平等真诚的相处方式,以及企业多年来的稳步发展让他们一直留在了这里。

  转型升级度难关

  李金杏从24岁创业到现在即将退休,她有一个想法至今从未改变,只要她的企业还能生存,她就希望所有的员工都留下来,大家在一起创业,把这份事业当成大家的。由她来提供这个平台,让员工们去发展。

  1998年,李金杏开始常住东莞,并且就把家安在厂区里。虽然两个孩子寒暑假都会来东莞,但一家人还是长期分隔两地。正是因为这样,李金杏更希望自己的企业有一种家的感觉。

  2004年,她的一对儿女在大学毕业后都来到东莞,帮助母亲打理企业。现在,李金杏设在厂区里的家,是三代同堂了。她的孙子、孙女都是在东莞出生并且长大的。现在她的企业真的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家庭了。她的孩子都要和员工打成一片,和他们平等待遇。她的干部,都希望像她一样用爱心对待每一个员工。

  李金杏说,要担任这个大家庭的家长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最根本的还在于让企业保有持久的生命力,让员工们有稳定的收入和对企业的向心力。说到这儿,李金杏又回忆起了被她形容为“措手不及”的2008年金融危机,那时她绞尽脑汁节省一切的开销,却不能解决实质性问题。后来,东莞市政府在2010年邀请了台湾专业辅导机构来到东莞,帮助台资企业转型升级。

  金融危机之后,东莞市政府一直在鼓励台商做转型升级,用各种方式扶持中小企业,是真的想继续留下他们。因此,在大陆政府的帮助下,她把这次的金融危机当作了重新出发的契机,创造出“美普特”专业运动休闲品牌。但是,面对大陆成衣市场早已今非昔比的激烈竞争,刚刚创立的新品牌很难打开市场销路。

  2011年6月,由东莞台协主导的台企集体外销转内销的平台“大麦客”开业了,这是由东莞市台商协会全力打造的仓储批发大卖场,也是东莞市台商筹建的首家内销商常商场的第一层和第二层专门提供来自台湾及东莞本土台商生产和制造的台湾精品,三楼则是东莞一年一度的台博会展中心。这里经常举行各种活动,并与大陆各地政府合作,寻找大买家,帮助本地台企集体打品牌拓内销。大麦客和每年的东莞台博会,帮助李金杏解决了销售通路的困扰。

  一草一木都牵挂

  我与李金杏走在厂区里,她自豪地邀请我欣赏她的果树园。她说,这里的每一个树都是由她亲自挑选,播种,照料的。每当果树结出成熟的果实,她都会让员工们来采摘,分享她的喜悦。李金杏从30几岁来大陆,现在快退休了,那么多年的岁月里,她在东莞住得很习惯了。每次回台湾不到几天就回来了,这里有她太多的牵挂,就连厂区里的一草一木都牵挂着。

  经历了曾经的快速发展,危机考验,也正在经历着重新上路,憧憬未来。李金杏希望自己的下一代也像她一样爱员工、爱工厂、在东莞继承、发展她的事业。(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马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