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弯曲的砌石山路,拾级而上,半个多小时后就登上了塔斗山,记者近日慕名去探访有着千年历史的天中万寿塔。
古朴典雅的天中万寿塔位于仙游县枫亭镇塔斗山上,经专家鉴定属于阿育王塔,为五代建筑风格。它建于山巅,坐北向南,以山作基,砌石而起,傲然凌空,如立天中,所以被取名为“天中万寿塔”。
天中万寿塔又称塔斗塔,亦称青螺塔,相传古代有一修炼千年的螺精,从湄洲湾爬上枫江岸,欲上枫亭为非作歹,被仙人镇压在江边,成为一座螺峰、螺尾朝天,古塔就建在螺尾上,故而得名。
手抚历经风雨的天中万寿塔,记者发现塔的表面几乎布满浮雕,其造型之奇特、艺术之精湛,均堪称一绝。有人统计,这座塔共有44幅双龙、青莲、孤梅、海浪以及雷公、力士和佛像等石雕。同时镶以莲花叶瓣、牵丝花纹、微波细浪等各种图案,观其石雕,功夫古拙而不失奇巧。
这座塔为石构实心,四方形五层,高7.4米,边长5.1米。第一层置于瓣莲花须弥座上,雕有四位力士,双手叉腰,两腿弯弓,挺胸仰首,极力顶住上面各层重压,似有千钧压顶之势。第二层底部又重垫一道须弥座并有八个座脚,塔身四转角只置圆鼓形立柱,每面则各雕四幅折枝花卉。第三层每一面各凿成三个拱门形浅龛,龛中各雕一尊佛像;四转角作浮雕身着古代武士服的立体人像。最奇特还是第四层,塔身各面中间各有一尊浮雕头戴古印度宝冠,两边著璎珞,佩身耳铛的女菩萨,其名号一时尚弄不明白;四转角则各雕鸟嘴人形、长翅膀的迦楼罗立像为角柱。
为何要建造万寿塔?当地老人回忆说,枫亭地处海滨,海拔地势低,经常受到海水浸淫而致灾受害。建塔很可能是古人想借佛教法力镇压海上孽龙兴风作浪之意,即镇龙以禳灾。因而,在塔的最高顶端,则高高竖立一杆鞭状的石柱,四旁嵌上扇形的石雕,组成蕉叶合物轮顶,远远仰望,形如一顶佛帽,有人说它又似是西班牙阿育王的王冠头盔,样式极为奇特,世间罕见。
据史志记载,天中万寿塔创建于五代年间,已有千年历史。宋嘉祐四年,即公元1059年,宋端明殿学士蔡襄重修,还留下著名诗句“谁种青松到塔西,塔高松矮不相齐,时人莫道者松小,他日松高塔又低。”它是我国最大的阿育王式实心石塔。而阿育王式塔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塔。
自建塔之后,枫亭地方进士辈出,人们便在塔下建了魁斗阁,以示“塔兴文运”,从此,人们便将螺峰改名为“塔斗山”。枫亭天中万寿塔以其别致的造型及其丰厚的文化内蕴,作为我国一种独特的塔文化遗产,于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百年来,万寿塔巍然屹立于塔斗山顶,作为太平港的航标,为出入海港的船只指明航向,相传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也曾在这里停泊。古往今来,天中万寿塔牵系着多少赤子之心,海外游子、台湾乡亲归帆时,远远看见塔影,就知道回到了家乡,写下了许多感人的诗章,清代著名画家林肇棋在塔前石上刻下“沧海双流合,乾坤一塔峨”名句。
莆田市枫亭镇文化站站长柯俊明:枫亭天中万寿塔建造于五代,以其别致的造型及丰厚的文化内蕴,成为我国一种特殊的塔文化遗产,被列入国家级文物。
在枫亭建造天中万寿塔,是因为它具有佛教文化、中国儒家的尊君孝道文化、中国镇邪禳灾的传统文化等相结合的形式。同时,天中万寿塔高耸在螺峰巅上,成了海上航行辨识枫亭的一种标志。据考载,我国的海上“丝绸之路”起源于泉州港,也有枫亭的“太平港”所包含的航海文化。它对于古今我国与海内外进行经济、文化等交流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记者 李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