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两座赵家堡 同宗两岸情

2014年03月20日 15:19:00来源:汴梁晚报

  台湾赵家堡内供奉的宋太祖、宋太宗、魏王神位。

  台湾赵家堡的院门。

  台湾赵家堡的正门。

  台湾赵家堡的内景。

  精美的扶栏雕刻。

  在福建省漳浦县畲乡湖西硕高山麓,有一座南宋末年皇族闽冲郡王赵若和流亡避难隐居的古城堡,俗称赵家堡。

  在宝岛台湾桃园县大溪镇,也有一座赵家堡。

  在台湾岛与福建海岸之间,有一道海峡,它的名字叫台湾海峡。两座赵家堡隔海相望,却有着相同的形制,都有完璧楼,而且堡的主人都姓赵。

  海峡两岸,两座赵家堡。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它们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

  3月9日,万里寻踪客家路汴梁晚报记者台湾行特别报道组离开花莲县,沿着海岸线,驱车数百公里,赶到桃园县大溪镇一探究竟。

  在大溪镇埔顶仁善里,赵鳌峰祭祀公业管理人、赵匡胤之弟宋魏王赵匡美第三十一世孙赵国栋告诉记者:“两座赵家堡的祖先系一家,均为南宋末年皇族闽冲郡王赵若和。台湾桃园赵家堡就是2005年从漳浦赵家堡原样‘克隆’来的。”

  台湾赵家堡是从漳浦赵家堡原样“克隆”来的,而漳浦赵家堡又与北宋故都开封城关系万千重。

  漳浦赵家堡亦称赵家城,处漳浦湖西畲族乡的硕高山麓,是宋代赵氏皇族后裔于明朝万历年间仿照北宋故都开封城的立意布局建造而成的。世事如棋,江山易代。当年的贵胄皇室,后来易姓为民,避世山中,那一个王朝陨落的轨迹和悠远的残梦,那历史的伤痕、时间的辙履与千百年的风雨凝聚一座古堡,令人怀念且感伤。

  1279年,宋亡。赵若和为避元兵,改姓为黄,在漳浦硕高山麓筑堡隐居。赵氏后人龙困浅滩,但还做着往昔的梦。虽流落他乡,赵氏后人仍然对开封城梦寐萦怀。北归无望,赵氏后人就在硕高山麓筑了一座形似开封城的城堡。

  赵家堡的格局、建筑风格,均参照开封城,可谓当时开封城的缩微版本。赵若和第十世孙赵范于1600年重新扩建赵家堡。1620年,赵范之子赵公瑞依照开封、杭州宋代两京建筑布局扩建外城,增加了不少仿宋建筑和怀宋题刻,扩建后的赵家堡素有“五里三城”之称。赵家堡“处处乃沿汴京之旧”,整体布局和单体建筑的设计处理之中,处处弥漫着复杂微妙、沉重而又踌躇满志的情感寄托。

  如今,漳浦赵家堡内有一座带有圆拱的平板石桥,上刻“汴派桥”3个字,表明此桥立意源于北宋故都开封城内的汴梁桥。宋时的开封城有外城、内城和大内三重,赵家堡也设置了三重。堡内的完璧楼,取完璧归赵之意。北宋故都开封城的痕迹,在漳浦赵家堡内随处可见。

  1984年,著名文物专家单士元、郑孝燮、罗哲文等人考察漳浦赵家堡后,动情地写道:“赵家堡遗址丰富,建筑犹存,是一处不可多得之古城堡。遗迹其布局立意处处仍沿开封之旧,我等至此重温宋史更觉有胜于文献之记载。”

  漳浦赵家堡,人称“赵宋故城”,历史注定了这座城堡与开封有着不了之情。开封获得2014年世界客属第27届恳亲大会的承办权后,汴梁晚报于2013年5月策划推出了“千万里我追寻着你·从开封到封开”万里寻踪客家路大型系列采访活动。当时,特别报道组驱车南下,赶到漳浦赵家堡,写下了特别报道《宋城再现 汴派流芳》。

  今年2月,汴梁晚报又启动了万里寻踪客家路汴梁晚报记者台湾行大型采访活动,开启了横跨海峡两岸、足迹遍及宝岛的大型文化主题报道之旅。

  在宝岛台湾,汴梁晚报特别报道组又与赵家堡有了一个美丽的相逢。

  在台湾赵家堡内,赵国栋告诉记者,在清乾嘉年间,赵若和第十四世孙赵若齐从漳浦渡台,先在台北贡寮开垦,后至桃园大溪置田,后裔繁盛。

  2000年,赵国栋等赵氏宗亲到漳浦寻根谒祖,看到祖先留下的赵家堡后叹为观止。在台的赵氏宗亲决定在台湾复制一座赵家堡。

  2005年,台湾赵家堡落成,占地730平方米,建有3层,一楼为居安居,二楼为完璧楼,三楼为赵氏宗祠。赵氏宗祠前厅柱联为“宋朝郡王若和迁徙福建积美佛昙成族后移漳浦湖西畲族宗亲共同筑城安居;清代先祖若齐渡海台湾三貂贡寮开垦来到桃园大溪埔顶兄弟合力置田乐业”,中殿赫然悬挂“汴京国族”金匾。

  台湾赵家堡参照漳浦赵家堡,楼内陈列赵宋皇朝等丰富史料,“完璧楼”及3个城门的匾额“东方巨障”、“硕高居胜”、“丹鼎钟祥”等字迹也是从漳浦赵家堡拓印刻制的。

  30年前,北京故宫博物院副院长、著名文物专家单士元先生考察漳浦赵家堡后曾撰文写道:“考之历史,历代王朝灭亡后,改朝换代,尚未见有所谓灭国王族聚族而居传之数百载者,赵家城实为罕见。”

  更为罕见的是,赵氏后人又在海峡对岸的宝岛台湾“克隆”了一座赵家堡,漳浦赵家堡为台湾赵家堡送去的“宗谊永绵”贺匾见证了这一段历史。

  两座赵家堡,同宗两岸情。从北宋故都开封城一脉南迁的赵家人,筑造两座隔海相望的赵家堡,在两岸文化交流中写就了一个不朽的传奇。

[责任编辑:段雯婷]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