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两岸南音大师齐聚漳州 共寻"中国民族音乐之根"

2012年12月31日 09:53:00来源:闽南日报

  两岸南音弦友在表演曲目《出庭前》。左四为卓圣翔,右三为林素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12月29日下午,龙海程溪镇下庄南音十周年庆典现场中的一首名词佳作《卜算子》,经台湾南音艺术家谱曲编排,再由大陆南音“弦友”巧用二胡、琵琶、洞箫等器乐低吟浅唱,顿时给人一种别样的音乐体验。

  南音,亦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主要由“指”、“谱”、“曲”三大类组成,是中国古代音乐保存比较丰富、完整的一个大乐种,更是我国弥足珍贵的民族音乐瑰宝,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中国民族音乐的根”,并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第四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现场,阔别6年再次来到程溪镇的台湾 “南管才女”林素梅,不管是在舞台表演还是台下倾听,都满心欢喜。“漳州和台湾的南音本是同宗同源。如今,南音作为两岸交流沟通的桥梁作用正日益显现。”她说,南音从清末传到台湾至今,遍布在台南古城、鹿港等地,已有近300年。而在漳州的南音社也有好几百年,就连东山一个拍板就有300多年的历史。

  至于海峡两岸南音的区别,林素梅认为主要还是南音的表现上。她介绍说,台湾南音和大陆一样,常出现在红白喜事等多种场合。只不过,台湾的南音一般是几个爱好者自己玩,或组织成立南音社,或成立专业表演队,三种方式都是不收钱的,“先由南音社先前表演,再向政府申请经费。”多年前,林素梅就到厦门推广南音,至今她仍觉得学南音首先要摆正观念,学南音想更多的是对祖先文化的尊重,慎终追远,这才是南音的根本。”

  同样,首位让唐诗宋词作为南音词源的台湾南管音乐老师、作曲家卓圣翔,一生都辗转大陆、东南亚和台湾等地推广南音,单单谱写的曲子就有1000多首。在他的眼里,旧时的南音部分曲目相对粗糙,到了现代已无法再次去公开演奏。因而,要让人爱上南音,南音也得跟着时代走。卓圣翔说,“我们的做法就是把唐诗宋词加进来,目前在台湾已经有很多人认同这种‘新南音’。” 有意思的是,卓圣翔带来的教材里附带的谱子,也是简谱、五线谱和工尺谱对照,让大家各取所需。(记者 罗培新 朱俊辉 通讯员 郑智敏 黄艺祥 文/图)

[责任编辑:段方君]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