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阿里山高山茶经台湾农民之手 扎根漳平永福

2012年09月13日 11:01:00来源:海峡导报

  昨日下午,李志鸿跟五六名来自台湾的农民一起,驱车一个小时,到漳平市城区跟银行协调贷款的事情。这名到大陆当起了农民的古董界人士,跟记者们聊起了他在国家级漳平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的经历。

  “我正准备扩大茶园规模。”和诸多来漳平创业的农民一样,李志鸿看好大陆的发展潜力。在漳平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耕种多年之后,他们在漳平种出的高山茶,跟台湾阿里山生产的高山茶品质是一样的。

  梯田 这里种出的茶跟阿里山一样

  2004年,在台湾从事古董艺术工作的李志鸿回到了漳平。1947年,他的父亲离开了漳平,到了台湾。虽然李志鸿曾先后多次跟父亲回到祖籍地扫墓,但每次都是来去匆匆。

  这一次归来,李志鸿将他的事业转移到了故里。他在祖辈耕种过的农田里,当起了农民,在永福的梯田里种茶叶。

  “这里的海拔、气候、湿度等跟台湾阿里山都差不多。”李志鸿说,他之所以选择回到父亲出生的地方种茶,除了看好大陆市场的巨大潜力外,还有就是“这里能够种出跟阿里山一样的茶”。

  除此之外,他说,台湾农民在漳平永福的台湾农民创业园创业,还能享受到政府出台的部分优惠政策。另外,他们还可以用茶树抵押,向银行贷款,获取更多资金扩大茶园的规模,将台湾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带到大陆产业化。

  李志鸿已经先后投入了7000万元在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他的茶园。他说,自己觉得这么做是值得的。

  “在这里,我会觉得很乐观、很开心。”李志鸿说,他在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创业,无疑是给海峡两岸的农民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也让台湾农民了解大陆。

  或许是基于李志鸿的这种心态,又或许是看好大陆市场,目前,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已入驻台资企业59家,园区完成投资20亿元,其中高山茶企业48家,实现产值5亿元,常住台商500多人,永福镇成为个体台商在大陆投资最密集的乡镇。

  花香 两岸的农民在交流中“双赢”

  “我每年在这边生活300天,剩下的65天回台湾。”李志鸿说,自己现在的生活圈子就在漳平,在这里也交了很多朋友。

  陈金财就是李志鸿到漳平创业之后认识的朋友。陈金财是漳平永福镇的村民,他现在在永福种植杜鹃花。

  在永福镇西山村内,有一片花海,被当地人称为十里花街。在一条长达五公里的水泥路两边,全是台湾农民和漳平农民开设的园艺公司,种植杜鹃花等,让周边数公里的范围都能闻到花的香气。

  “以前种植杜鹃花都是简单的种植,现在都培育成盆栽,花的附加值立马就上去了。”漳平当地的一名男子介绍,经过精心培育的杜鹃花,身价立马从几十元上升到几百元,甚至更高。

  当地人介绍,早些年,漳平农民进入台湾农民的茶园劳作,同时也学到了不少有关农产品增加附加值的做法。

  “这是双赢。”一名熟悉漳平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的人士介绍,漳平农民给台湾农民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而台湾农民也教会漳平农民精心耕耘农业,这就使得两地农民的交流更深,也更乐意一起在永福耕种。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漳平永福农民生产的杜鹃花已经占据全国杜鹃花市场将近90%的份额,永福因而被称为中国的“杜鹃花之乡”;而台湾农民在永福生产出了品质跟台湾阿里山一样的高山茶,并迅速占领了高山茶的市场,永福也被台湾农民们称为“大陆的阿里山”。

  泡茶 漳平期待更多台湾农民

  站在漳平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台缘山庄,漫山的梯田映入眼帘,空气中杜鹃花和茶叶的香气扑鼻而来。

  “这个味道跟台湾是一样的。”李志鸿在位于台缘山庄旁边的厂房里,泡上一杯高山茶,他希望他这杯茶的味道能够架起两岸农民交流的桥梁。

  李志鸿刚到漳平创业时,还没有台湾农民创业园。直到2005年,漳平市开始规划建设台湾农民创业园,推进闽台农业交流合作,加快漳平现代农业发展。

  2006年5月,创业园被省委、省政府列为闽台农业交流合作示范创业园。2008年2月,创业园被农业部、国台办批准列入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

  据漳平市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介绍,漳平以一业带百业,做大创业园区经济总量,做好特色优势农业,以农业合作推动漳平与台湾地区在经贸、科技、旅游等领域的全面合作。

  目前,漳平正在建设海西(漳平)台商投资区,加快对接机械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和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将台湾农民创业园打造成新兴的台资企业转移聚集区,力争设立国家级台商投资区。

  为此,漳平还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不仅选聘台商担任管委会副主任,还成立了福建省首家乡镇一级的外商投资企业远程核准登记受理点。同时,漳平还创新台企投融资体系,在大陆首创茶树抵押贷款服务,有效破解了台农贷款难题。

  这些,都是为了让更多的台湾农民、台湾商人来到漳平。

[责任编辑:马迪]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