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两岸一家亲》创作的幕后故事
中国台湾网7月18日消息 “一个大门分两扇,进进出出一家人。一道海峡连两岸,世世代代一条根……”随着《两岸一家亲》歌声响起,常常能撩动两岸乡亲心中那化不开的浓浓亲情。
这首歌曲由两岸作者联手创作,去年成功入围“唱响中国——群众最喜爱的新创作歌曲”征集评选十大歌曲。值得一提的是,《两岸一家亲》的词作者其实是一位来自妈祖故乡湄洲岛的基层干部。
说起创作初衷,词作者唐炳椿坦言当初的无奈却成就了后来的十大歌曲。2006年,时任湄洲岛管委会副主任的唐炳椿想宣传“妈祖圣地,度假天堂”,“一打听,在中央级电视台播放湄洲岛风光,5秒钟一次,广告费要8万元,一年下来就要2000多万元。”唐炳椿苦笑说,“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大数字,都用在宣传上,大家都不用发工资、搞建设了。”
“何不借鉴《外婆的澎湖湾》,制作一首能传唱两岸的歌曲。”唐炳椿心里面琢磨,请人写歌谱曲,费用不菲,还是自个儿试着写吧。
写一首两岸歌曲,反映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唐炳椿心里有说不完的话。“湄洲岛是妈祖的故乡,妈祖是联系两岸的精神纽带。”在湄洲岛工作了10多年,唐炳椿感慨地说,他目睹了台胞直航赴湄洲妈祖祖庙朝拜的那份虔诚,聆听了台胞千里迢迢赶来寻根认祖的感人故事,更感受了两岸同胞遭遇天灾时心手相牵、相互援助的骨肉亲情,见证了两岸同胞合力将妈祖信俗申报为“世遗”的团结精神……
“所有这些都激发着我的创作灵感,”唐炳椿说,“2010年10月,开始创作歌词,我有意将‘同宗同祖、同文同种、中华魂、中国印、骨肉同胞、炎黄子孙、华夏故园、神州大地’等,具有中华民族特征的词组元素写入歌词中。”在他看来,这些蕴含中华元素的词语,可以推动两岸同胞传承民族文化、强化集体记忆、重建身份认同、共筑精神家园。
“只要我们献出爱,华夏故园更温馨。只要我们勇向前,神州大地满眼春。”唐炳椿这样写着,他想表达两岸同胞众志成城共抵天灾的那一份真情,他想反映两岸和平统一征程上一路向前的态势。“尽管写词时思路明确,但时间很赶,加上我是个业余作者,写好词,再请人谱曲、演唱,直到报名截止日前3天才制作完成参赛版本。”回忆创作过程曲折之处,唐炳椿仍记忆犹新。
为《两岸一家亲》作曲的是台湾创作型才女彭立。2008年,彭立来到湄洲朝拜妈祖时,希望能为弘扬妈祖文化尽份心力,当时唐炳椿就记在心里。唐炳椿一写好词,第一时间就联系了彭立,两人一拍即合。彭立认真地为《两岸一家亲》谱曲,一遍又一遍地修改。“要体现民族的大气的,要谱成流行版本,让年轻人唱得来……”唐炳椿这样叮嘱彭立。
46天的灵感碰撞,200多条的短信交流。唐炳椿短信鼓励:“您要加油啊!”彭立回复说:“我尽力!我这辈子最大的挑战应该就是认识你吧!哈哈。”在唐炳椿和彭立默契的合作下,由北京合成、台北录音、福州指导、莆田中转而制作的歌曲终于完成。《两岸一家亲》继获得“唱响中国”福建赛区优秀歌曲第一名后,在全国范围内征集的1.8万部作品中脱颖而出,位列全国十大优秀歌曲第6名。这也是唯一由两岸同胞联手创作的入选歌曲。
“一个大门分两扇,开开合合一股劲,一道海峡连两岸,说说唱唱一个韵……”著名乐评人科尔沁夫说,歌曲以家喻国,传递出两岸亲如一家的亲情,以及共同发展的美好希冀。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薛艺兵在人民日报上撰文称,《两岸一家亲》歌词采用比兴手法,用朴素的语汇,形象的比喻,如叙家常,娓娓道来,从具象到抽象,道出了“两岸一家亲,中华心连心”的主题。
《两岸一家亲》在台湾卡拉OK厅也广为传唱。彭立回到台湾后,不仅广为教唱,还制作成卡拉OK版,上传到网络,并在台湾各个妈祖宫庙传唱。
“这首歌创作的过程,也是两岸一家亲、中华心连心的真实写照。”唐炳椿对此感慨不已。(中国台湾网福建省台办通讯员 刘溪)
[责任编辑:郭庆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