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第十四届海交会落幕 对台经贸先行先试效益显现

2012年05月23日 15:43:00来源:人民网

5月22日,海交会最后一天,各参展商纷纷降价打折,大批市民涌入会展中心抢购商品。钟汉全摄

  5月22日,第十四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正式落下帷幕,各种“先行”举措层出不穷,各种“先试”效益频频显现。

  本届海交会展区面积为41000平方米,共设展位19080个,其中,参展的台湾本土企业达480家,比增2.6%;展区面积、签约展位数均比去年大幅增加,分别增加了64%、112%。据统计,展会期间,台湾馆现场成交额达3200万元,台湾齐祥工程有限公司与永泰樱花泉、英特兴业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台资企业)与福清晨晖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分别签订了合作协议,106家企业在展会现场签订了代理销售合同,购销协议金额达1.15亿元。

  最值得关注的是,本届海交会上举行了海关总署福州原产地管理办公室成立的揭牌仪式。这是继深圳、拱北原产地管理办公室之后,海关总署第三个派驻直属海关的原产地管理机构,也是大陆首个专门负责管理对台优惠和非优惠贸易原产地业务的机构。

  据了解,在福州成立涉台原产地办公室,将大大加强海关在涉台原产地方面的管理,便于利用福建对台往来最前沿的区位优势,使ECFA成为彰显对台优惠政策、促进两岸和平往来的最佳展示平台。同时,不仅将为两岸企业产品原产地认证带来便利,而且有利于推进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实施和监管,扩大辐射效应,进一步促进两岸经贸往来。

  此外,为增强经贸交易实效,本届海交会组委会首次联合商交会组委会、全球采购会组委会共同举办“5·18”采购洽谈会。同时,海交会组委会办公室和马祖旅游观光部门联手举办了海交会史上首次“离岛采购行”活动,组织沃尔玛、家乐福、雀巢、百安居、建发集团、天虹百货等多家采购机构以及福州本地的新华都、兴福兴、聚春园等100多家相关企业赴马祖与当地几十家企业、商超进行采购对接,进一步增进了两岸民间交流,扩大了两岸采购对接。

  2012年,福建以省市领导赴台洽谈项目为契机,以“5·18”海交会为平台,通过落实重点跟踪项目责任制,对赴台洽谈项目进行跟踪协调,促成一批台资项目的升级转化。据统计,在今年赴台洽谈的项目中,能够在本届海交会上实现深度对接的项目有10项,总投资1.4亿美元,利用外资0.9亿美元,其中包括总部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等优质项目。

  与此同时,本届海交会榕港台产业合作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共有20个国家(地区)在福州投资,港台投资仍相对集中,达89项(其中台资39项),总投资38.9亿美元,利用外资17.04亿美元(其中利用台资7.12亿美元)。港台签约项目数、利用外资分别占项目总数和利用外资总数的63.57%、58.02%。签约中港台项目涉及电子信息、总部及研发中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环保科技研发、现代物流、文化创意、高端旅游及现代农业等各类新兴行业,台资项目中如总部及研发中心项目异军突起,投资项目多,有台湾友顺科技研发大楼项目、上光眼镜总部项目、华映研发中心项目等。(记者张志滨)

  >>>数读5·18

  377项

  此次海交会共签约“三维”项目377项,其中央企19项,总投资746.57亿元;外企140项,利用外资29.37亿美元;民企218项,总投资1122.76亿元。

  200多亿元

  上台签约的50个“三维”项目中,宝钢集团、国电集团福建公司、福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台湾上光眼镜等均将在福州市设立地区总部,中国鑫方家投资有限公司、福建永荣控股有限公司联合投资的海峡品牌总部基地项目,可集中化纤下游六大行业品牌250多家厂商,营业规模达200多亿元。

  3200万元

  展会期间,台湾馆现场成交额达3200万元。

  48.9万人次

  据统计,共有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243个重点来宾团组、近万名海内外客商应邀参加了今年海交会活动。同时,广大市民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关注、参与和服务海交会盛事。海交会活动期间,参展、参观总人数达48.9万人次。

  64.62%

  与第十三届海交会上台签约外资项目相比,项目数增加3项,利用外资额增加2.63亿美元,比增64.62%。

  4000万美元

  本届海交会可望签约40个制造业项目,利用外资7.67亿美元,占利用外资总额的26.12%,在所有签约外资项目中占有较大比例。中航国际还将在福州市鼓楼区投资4000万美元,从事城市隧道环保照明改造及LED照明产品等节能环保技术及产品的研发设计。

  3000万美元

  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现代服务业项目呈投资热点,如神州数码市民融合服务体系鼓楼区试点项目,由神州数码香港有限公司总投资2000万美元推进市民网建设,促进社会管理,方便市民生活。西湖国际学校项目由美国郑祺先生投资3000万美元与福州市鼓楼区政府合作,设立一所具有国际化、现代化、个性化的名牌国际学校。

[责任编辑:马迪]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