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修编
东南网-福建日报1月28日讯(本网记者吴美章 王永珍 赖文忠)《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修编是本次省两会的一项议程,作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纲领性文件,代表委员们十分关注。
连日来,代表委员们在审议、讨论《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修编草案)》中,屡屡出现争先发言的场面,提出了一个个真知灼见,表达了对加快建设海西的强烈责任感,表达了对建设好海西的期待与厚望。
大家一致认为,去年5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海西战略已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搭建了一个最好平台。利用好这一平台加快发展,最需要的就是精诚团结、凝心聚力,勇于担当、先行先试,落实好海西《纲要》,早日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之区、改革开放之区、文明祥和之区、生态优美之区。
加快建设海西,是国家的要求和嘱托
代表、委员们认为,《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经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实施以来,海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国家部委大力支持,海内外广泛呼应,台港澳和周边地区积极参与,发展思路进一步完善,定位进一步明晰,效应进一步显现,氛围进一步形成,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形势、趋势、态势和气势,充分体现福建人民服务全国大局和祖国统一大业的强烈责任。
省人大代表、漳平市委书记刘远说,“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建设海西,是国家的要求和嘱托,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充分认识到其中的巨大影响,更好地造势、借势、趁势,把海西这块品牌打响,把海西建设成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新增长极。”
省人大代表、宁化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林福生认为,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国务院《意见》精神,对《纲要》进行修编,内容完整,阐述深刻,集中了全省上下的智慧。
省政协委员、民建福建省委副主委、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校长黄克安说:“海西《纲要》是几年前出台的,那时还没有发生国际金融危机。现在,面对后危机时代和国务院《意见》的新形势、新要求,对《纲要》进行修编非常必要。”
省人大代表、福安市上白石镇姜家山村村委主任阮培金认为,《纲要》修编,必将对海西先行先试起到极其重要的推进作用,也为在全省发展相对滞后的宁德的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抓好落实,宁德的发展一定会走进新时代。”
转变发展方式,是当务之急更是长远之策
代表、委员们认为,加快建设海西,是中央决策和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根本问题是发展,要加快发展,增强后劲。当务之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方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发展的必然趋势。
《纲要(修编草案)》提出建设海西的战略定位之一就是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省政协委员、民建福建省委专职副主委、省政协副秘书长林强说,建设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在制定发展政策时,要考量解决结构调整中的一些重大协调问题,在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中促进协调发展;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发挥中小企业在海西建设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省人大代表、厦门通士达照明有限公司荧光粉车间高级工程师魏岚说,低碳经济是一场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要倡导全民低碳的生活方式,让全民参与到低碳经济的建设中。
省人大代表、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副所长蔡锋认为,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业是应有之义。目前除厦门岛海滩旅游较为成熟之外,我省其他众多的优质滨海旅游沙滩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应当加快开发,形成规模。
任何事业的发展,都要通过人来实现,离不开人才的作用。高素质的人才资源是建设海西的根本保证。《纲要(修编草案)》把原《纲要》的“九大支撑体系”调整为“十大支撑体系”,增列“构建高素质的人才资源支撑体系”,代表、委员对此高度关注。
省人大代表、漳州科能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毅禧说:“人才资源的缺陷,长期以来都是海西企业成长的瓶颈。修编《纲要》时,对人才的培养、聚集、激励、保障和流动都作了详细的规划,而且配套动作很大,今年财政预算支出提出要安排2亿元引进高层次人才,很鼓舞人心。”
省政协委员、三明市林业局副局长张知通说,《纲要(修编草案)》提出加强人才培养、强化人才集聚、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等构建人才支撑体系的措施很实在,很符合我省实际,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需求。
省人大代表、浦城县农业区划办副主任沈丹红认为,目前基层农技干部存在人员减少、知识老化的问题,新一代的高校人才因种种现实因素进不来、不愿来,农业、农村出现人才断层现象,极大影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纲要(修编草案)》增加人才支撑体系内容,紧贴时代脉搏、符合民生民情。”
对此,两位来自农村基层的委员、福清市沙埔镇赤礁村党总支书记陈继煌和将乐县农业局农科所所长李绍文深有感触。他们说,发展生产,除了依靠加大投入外,更要依靠科技、依靠人才。“就是说输血更要造血。目前农村需要企业家、致富带头人,也急需农村技术人才。”
重在落实,立足实干,勇于创新,先行先试
代表、委员们认为,《纲要(修编草案)》通过后,必将成为全省人民的共同意志,全面、科学、协调、持续地推动海西大业向前发展,为全局作出更大贡献。关键在落实,把《纲要》落到实处,落到具体工作中。
落实《纲要》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借势而上。省人大代表、三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鑫认为,闽台交流与合作基础好、成效好。他建议,今后开展闽台交流与合作的领域应更宽一些,步子能迈大一些,比如在金融方面,引进台湾金融机构,进一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省政协委员、民建福建省委副主委、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副总经理吴志明认为,《纲要(修编草案)》提出建设两岸直接往来的综合枢纽,这离不开对台通关环境的进一步改善。要强化服务理念,建立高效便捷化的对台工作机制。探索口岸执法部门统一“一窗式”监督管理,构建口岸单位、银行、货运物流之间的信息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和物流同步等。
省人大代表、长乐市长林文芳认为,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长乐还将继续发挥民营企业优势,继续在产业集聚和产业链延伸上加大发展力度。维护、使用好“中国纺织产业基地”、“花边名镇”等融合了区位经济、文化、生态等要素的金字招牌,培育区域良好形象。
代表、委员们认为,落实《纲要》,加快建设海西,就要先行先试,走在前面。就得勇于担当风险,敢闯敢做,并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经验。最重要的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改革不适应发展需要的机制体制。
省人大代表、明溪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全北说,要进一步完善创新农村投入的机制和体制,统筹规划各类资金的投入,尽可能集中有效使用,避免重复投入,投入重点应放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利、“五新”入户及农产品补贴上,尽可能向农业大县、山区县及苏区县倾斜。
省人大代表、永春县委书记王远东说,“《纲要(修编草案)》提出要加快生态省建设步伐,保护好青山绿水。省里要统筹考虑,加大‘六江两溪’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的生态补偿力度,制定全省统一的补偿标准。并出台全省环保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明确区分生态保护与环境整治的不同性质,调动上游县自觉保护生态的积极性。”
省人大代表、厦门市政协副主席魏刚建议,今年要继续加大九龙江流域整治力度,及时通报各流域整治情况。把九龙江流域的生态林补偿费用和维护费用要落实到位,并加大九龙江流域小水电站的排查整顿力度,保障流域水质量,让群众喝上放心水。
代表、委员们充满信心地说,福建未来发展有着巨大的空间和潜力,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趁势而上,共同营造福建美好未来!
[责任编辑:宿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