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接力 回乡种地 台胞把武汉生态农业模式“复刻”到全国
中国台湾网1月27日讯 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含量……1月23日,尽管是冬季农闲时刻,武汉市黄陂区一心回乡生态农场,仍有“哨兵”盯梢着种植环境。这是一心回乡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一心回乡”)试运行近一年的智能化生产设备,它与武汉沃联高科研发的“数农大师”APP,共同为有机农业生产提供数据支持。
位于武汉的一心回乡生态农场。(中国台湾网发)
“把台湾有机农业的老农经验数据化,能带动年轻人更快地进入农业行业。”一心回乡创始人李旭清表示。
李旭清的团队坚持自然生态农耕已32年,高峰时在台湾运营着345亩有机农场,以及台北、台中、桃园等地的十余家餐饮门店。李旭清本人也曾担任(台湾)生态农耕自然饮食推广协会荣誉理事长、(台湾)甘露蔬食餐饮创始人。
2018年,祖籍广水的李旭清回到湖北创业。她带领一批台湾同胞,在武汉市黄陂区罗汉寺街落地台湾有机种植技术。
工作人员正在查看一心回乡实时数据。(中国台湾网发)
有机种植,首先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初到黄陂,面对土壤板结、盐碱化等问题,团队着手进行土地复育,通过恢复地力、增加土壤微量元素和微生物菌群等方式,让板结的土地吸收更多有机质。这一“育”,就是3年。
把台湾“小而美”的精致农业,放到大陆的广袤大地上,需要经历磨合期。种子不能撒得太密,作物长虫了不能打药……这些做法一度急坏了在农场帮工的农民。李旭清回忆说,第一年有作物产出时,这些农民品尝后都竖起大拇指:“确实好吃!”
一心回乡种植出的有机农作物。(中国台湾网发)
6年来,为维持经营,一心回乡尝试在武汉运营过火锅、奶茶和烘焙门店。如今,以有机农业为根,团队向食品加工、品牌运营、无塑环保、中医康养等九大领域拓展,并将武汉模式复制到北京、天津、浙江、贵州等地,在大陆投资已近3亿元。
过去一年,是一心回乡的丰收年。他们自产的水稻、红薯、洛神花均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参与研发的“哨兵”和“数农大师”,获得被誉为业界“高科技行业奥斯卡”之称的维科杯物联网创新技术奖;“回乡生态中医康养园”项目在黄陂区罗汉寺街道开工……
一心回乡于2024年12月获得被誉为业界“高科技行业奥斯卡”之称的维科杯物联网创新技术奖。(中国台湾网发)
如今,李旭清的大女儿陈旻岑,也接过了母亲的接力棒,以85后视角,探寻生态农业发展的更大可能。
“2018年底,母亲让我来武汉帮忙,本来只准备待一个月,没想到一待就是6年多!”陈旻岑笑说,回到武汉后,不仅吃得好睡得好,工作也干劲十足,“感觉我天生就是武汉人,可能这就是故乡与我的神秘连接。”
黄陂的一心回乡农场现有土地2300余亩,未来规划5000亩。建设中的回乡生态中医康养园,包括一条两岸文化商业街。陈旻岑计划吸引30个左右的台湾品牌首次进驻大陆,预计2026年元旦正式开街。
2024年,陈旻岑还联合北京、武汉等地台办,筹划了5场两岸青年交流活动,邀请150余名台湾青年到大陆考察,并在北京成立了两岸有机农夫联盟,积极推动两岸年轻人和农业界的交流。
武汉460亩地产出蔬菜、杂粮、水果、特色作物16万斤;北京370余亩地产出甜菜根百余吨;天津农场播种759亩小麦;浙江、贵州、山东等地农旅项目有序推进……
年度盘点时,李旭清感慨万千。“我们在大陆的经营规模,已经超过整个台湾的有机农业规模!有机农业在台湾只能惠及2000多万同胞,在大陆可以惠及14亿同胞。期待更多两岸的有志之士、年轻人加入,推动有机农业的交流和发展。”(中国台湾网武汉市台办通讯员 / 张文婧 高述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