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学在珠海,同心同行——记珠海市老年大学的港澳台同胞

2022-12-13 10:27: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台湾同胞赖丽卿和队员们清洗学校演出服装(图片来源:珠海市委台港澳办)
  中国台湾网12月13日讯 依山傍水钟灵秀,一砖一瓦皆有情。坐落在珠海市香洲区胡湾里的珠海市老年大学集教学、文娱活动、培训为一体,不仅招收本地的退休人员来校学习,也敞开胸怀接收港澳台侨等老年朋友来校报名学习。
  自2007年开办来,珠海市老年大学在市委老干部局的指导下,坚持开放、共享理念,积极接纳港澳台侨和外籍学员来校学习,受到学校教师和学员的热情欢迎和帮助,互促共进,增进了珠港澳台人员的乡情、亲情,义演、探访、慰问等志愿服务掀起统一战线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热潮。
  学在内地(大陆),家国情怀“融于血”
  赖丽卿是一名旅居在珠海的台湾同胞,2007年市老年大学开始招生,她成了第一批学员,如今已在校学习15年。她因积极好学,组织能力强,先后担任了多个班级的班长,现在还成了瑜伽、舞蹈课程的助教,带领更多的学员融入学校的生活。
  像赖丽卿这样的学员不在少数,自2007年至今,珠海市老年大学已招收471人次港澳台和外籍学员,民族舞、太极拳、国画书法、中医养生保健等课程受到追捧。通过在市老年大学学习生活,他们感受到课堂里的家国情怀,领略了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传播。
  “学校特别为我们开设了网上课堂,我虽被困香港一年多,仍能在线上继续学习声乐。”18级声乐甲班香港籍学员陈娇英说道。
  疫情期间,学校暂停了线下课程,但及时开设了网上教学,通过新媒体技术手段,让课堂覆盖更多的老年群体,让老年文化教育与时俱进。
  除了在校学习知识,陈娇英还结识了许多志趣相投的学员,加入了校报编辑部,常常与老师、学员们一同采风,开展文化寻根活动,了解南粤大地的风土人情,感受珠海的快速发展,为校园宣传贡献力量,曾被评为市老年大学“十大感动校园人物”。
  “现在口岸通关都很快速,港珠澳大桥的通车也让交通更方便了。”虽然陈娇英大多数时间在香港生活,但每次学校组织活动,她都从香港赶回珠海参加,风雨无阻。
  学有所得,老年教育“结硕果”
  2012年,慕名跨境而来的澳门学子、原澳门海关退休的叶永铨来到市老年大学,患有多种慢性病的叶先生,在健身气功班刘宝芹老师精心的指导下,勤学不辍,身体状况大有改善。2014年,他又介绍其太太何笑琼成为同班学员共同学习。
  经常往返于珠澳两地的何笑琼女士发现,像八段锦这样的中华传统优秀养生文化在澳门也很受欢迎,于是她把学到的健身气功带回澳门,指导青少年强身健体,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受到澳门街坊的欢迎和称赞。
  在叶永铨的牵线和校领导的重视下,澳门海关(水警)退休人员协会和市老年大学长期保持联系,经常组织交流学习活动,在粤港澳大湾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背景下,促进珠澳两地人民的了解,延续了血浓于水的同胞情。
  多年来,学校广泛汇聚港澳台和海外资源,与澳门理工长者书院共同举办书画展,与澳门中华总商会、台湾南阳义学老年大学开展文化交流等,通过搭建教育、学习、活动和宣传平台,增进了同胞友谊,充分展示了老年教育的发展成果。
  互学互助,热情奉献“光与热”
  8月炎炎夏日,台湾同胞赖丽卿和学员们一起在户外清洗学校演出服装,这是校义工队组织的志愿服务工作。烈日下,志愿者们热情如火,清洗、晾晒、熨烫,演出服装很快就焕然一新了。
  珠海市老年大学义工队成立于2012年5月,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全情投入到志愿服务工作中,义工队伍从成立初期的30多人壮大到122人,志愿服务从服务学员、服务老干部到服务社会,坚持以老助老、以老敬老,受到服务对象的好评。
  赖丽卿自2012年加入义工队后就一直担任三分队队长。10年间,她带领三分队的队员们多次到敬老院慰问演出,向困难老人捐赠衣服等生活物资,上门探访服务老干部达30多人,是义工队中上门探访次数最多的队员之一;她还积极组织文明城市建设宣传、入户走访等志愿服务工作,曾两度获评市老年大学“优秀义工”。在她的带动下,义工队三分队队员团结一心,积极参加各项志愿活动,现在三分队已由最初的12人壮大到32人。
  粤港澳台文化同根同源,人民更加注重守望相助、携手并进。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正是抗疫物资紧缺的时刻,澳门学员叶永铨主动支持学校防疫工作,向学校一次性捐献了100个医疗口罩和五支测温枪。“能为同胞贡献微薄之力,我义不容辞。”叶永铨热心公益、关心学校的精神得到学校师生员工的一致赞许。
  值得一提的是,珠海市老年大学每年还以传统节庆日为契机,开展庆祝国庆、庆祝港澳回归祖国、珠澳文化联谊等活动,鼓励港澳台侨学员放眼社会,把脉时代发展,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中国台湾网、珠海市委台港澳办、珠海市委老干部局联合报道)
[责任编辑: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