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台青黄河游记”:游齐国故都、看黄河风雨变迁 领略齐文化魅力

2022-06-14 10:31: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临淄足球博物馆(图片来源:山东省台港澳办)

  中国台湾网6月14日讯 泱泱齐风,悠远绵长。在千百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古齐大地孕育出了姜太公、齐桓公、管仲、晏婴等一大批彪炳青史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他们与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齐文化,在璀璨的中华文明中独树一帜,影响深远。6月10日,参加“台青黄河游记”主题活动的二十余位两岸青年代表与记者继续齐国故都之旅,共同领略齐文化魅力。

  看传统足球“蹴鞠” 体验不一样的齐文化

  临淄足球博物馆是世界上第一个全面展示足球起源与发展历史的足球博物馆,是国内外首家专业足球博物馆。

  据了解,中国古代的蹴鞠是现代足球的起源,在临淄地区还保留着这项运动。《史记》和《战国策》中记载:当时的临淄城非常繁华,人们过着富足、优越的生活,“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这里的“蹋鞠”就是“蹴鞠”,这是中国开展“蹴鞠”活动最早也是最明确的记载。古代足球最早的称谓“蹋鞠”和两千多年来最流行的称谓“蹴鞠”都出于临淄,最早的球迷故事和最明确的对外传播线索也都在临淄。

  在了解了蹴鞠的历史起源与踢法后,两岸青年跃跃欲试,一场两岸青年之间的蹴鞠友谊赛就此拉开帷幕。他们组成两岸青年啦啦队合作竞技,用体育交流增进相互感情。

  走进齐文化博物馆 感悟泱泱齐风

  齐文化博物馆位于齐国故都临淄,是一座集文物收藏、展陈、保护、研究、教育、休闲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博物馆。博物馆依托原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齐国历史博物馆)建设,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拥有文物3万余件,上展文物4100余件(套)。主要展示齐地特色的文物专题陈列,并进行齐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风土人情研究保护。2020年12月,齐文化博物馆被公布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进入馆中,首先看到的是厚重大气的序厅,以“泱泱齐风”为主题,代表“姜齐”与“田齐”的明君贤臣、饱学之士以群雕形式分列展厅两侧,挺立在海岱之间的环境氛围中。

  采访团首先走进基本陈列展厅,这是以齐国故都八百年的兴衰变迁为背景,由雄浑厚重的历史陈列与特色鲜明的专题陈列组成,分为先齐文明、西周之齐、春秋齐国、战国之齐、秦汉齐风、稷下学宫、余韵传承等八个部分。展陈内容以实景沙盘与投影相结合,通过多元化阅读等新颖的展示方式,再现了临淄古城的繁华景象,使采访团成员们从多个不同角度去了解齐文化的兴衰演变过程。

  在铜敦面前,采访团成员仔细端详起由银丝、红铜丝和绿松石镶嵌而成幛纹与卷云纹,无不感叹古人手工艺技术水平的高超,同时侧面也反映出齐国经济的繁荣昌盛。

  追寻贤人足迹 感悟历史风云变迁

  姜太公祠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城区,最初的姜太公祠建于东汉年间,后来多次重修,1993年以姜太公衣冠冢为依托而建,总占地面积30000平方千米。姜太公祠是一处完全按照中国传统的中轴对称、殿堂庙宇建筑布局,以姜太公衣冠冢为依托而建的庄重肃穆的古建筑群。

  姜太公祠内,碑石林立,绿树成荫,清新幽静。两岸青年在这里一同领略姜太公的传奇人生,这里还有丁公祠、丘穆公祠、先贤祠堂、后裔认祖碑林、姓氏图腾等。

  据了解,姜姓是我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在漫长的岁月中,姜姓氏族世代繁衍,不仅分布于中华大地,而且世界各地都有,经考证,出自姜姓的姓氏就有103个,台湾青年们在这里找寻自己相关姓氏来源,还体验了一把碑文拓印。

  聆听聊斋俚曲 游蒲松龄故居

  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1640年,蒲松龄出生在济南府淄川县蒲家庄(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其父蒲槃博学多闻,闻名乡里,科举失利后弃儒经商,一度家境殷实,后经明清战乱,加之子女多、负担重,家道衰落。后以一部《聊斋志异》闻名海内外,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蒲松龄故居位于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故居坐北朝南,两进,西侧有侧院,青砖黑瓦,木棂门窗,是一座具有明清时代烙印的典型的北方农家建筑。

  “问奴家,问奴家,现住广寒王母家……”进入园内,采访团一行有幸聆听蒲松龄第11世孙、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聊斋俚曲传承人蒲章俊演唱俚曲经典片段《迓迓油》。

  “听着聊斋俚曲,我一直在品、一直在想,是什么样的际遇让蒲松龄写出这样传世的文学作品呢?”台青黄恺嘉说,“不管是聊斋还是聊斋俚曲,都寄予了蒲松龄对于人生、人间的感悟。”

  据了解,聊斋俚曲的流传地区主要分布在山东省淄博市,蒲氏家族及后人是其主要传承者。聊斋俚曲是清初大文学家蒲松龄将自己创作的唱本配以当时流传的俗曲时调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传统民间音乐文学体裁,是蒲松龄用淄川方言创作的说唱与戏剧作品,其形式类似今天的琴书说唱与地方戏,所用曲调是借用当时流传的几十种曲牌音乐(填词)演唱的(因作品中未附曲谱,仅靠口传,至今只凭录音整理记谱十数首)。因蒲松龄的斋名为聊斋,故称聊斋俚曲,也有人称蒲松龄俚曲。2006年5月20日,聊斋俚曲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台湾网、山东省台港澳办联合报道)

[责任编辑: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