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台胞迎端午话融合:要让更多岛内青年看到大陆发展机遇
端午座谈联谊(图片来源:四川省台办)
中国台湾网6月2日讯 “每次到台办,我就觉得是回娘家,你们对我来说都是亲人”。在5月31日举行的在川台胞端午座谈联谊活动上,台商胡淑美真诚地说。
当天,荣获省、市两级不同社会荣誉的9位在川台胞齐聚一堂,参加由四川省台办组织的过端午座谈联谊活动,其中2位在台北和达州以视讯连线方式参加活动。
“获颁荣誉是四川落实落细惠台措施的印证,也是推动我事业继续向前的很强动力”。在四川运营着两个台青创业园的郭弘扬,是“川台70条”发布实施后首位获得省级社会荣誉(2019年“四川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的台胞。谈及自己扎根四川6年的获得感,他充满底气。有感成都郫都区投资营商环境,他成为第一位落地发展的台商,从一个人单打独斗、也缺乏家人理解支持,到找到“娘家”享受惠台政策事业顺风顺水,再到透过服务创新创业台青,并利用社交媒体手段向岛内青年传递大陆发展成果吸引台青“登陆”……郭弘扬直言“从政策受益者到成为发掘带领更多台青来大陆的推手,我一直以同胞携手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
获得感催生责任感。联谊活动上,在川从事青创服务、农业发展、文旅合作、社区教育的优秀台胞代表生动讲述了各自事业发展情况。在台北连线的首位获授“四川省劳动模范”荣誉的台青李伟国下月即将回到成都。在台期间忙于对接川台交流合作项目的他已经找到了新的努力方向,“利用四川资源和政策优势,把台湾好的地方创生模式进行在地转化。让更多岛内青年看到疫情下大陆新的发展机遇。要让他们觉得即便要经历疫情隔离期,也要义无反顾来四川发展”。四川台资农业企业委员会副主委、台商胡淑美激动表示,“5月30日是农场成立20年,我有个期许,要让‘疯狂农场’成为百年老字号,传承人是真正热爱并践行有机生态农业理念的两岸农人。”为此,她积极建议,发挥台资农业企业委员会资源优势,开办农技人员培训学校,既可实现农场可持续发展,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专业人才。今年获得四川省“五四青年奖章”的台青林书任,希望传承好父亲在大凉山的油橄榄事业,引入更多公益力量开展教育扶智,让更多孩童依靠知识改变命运。作为四川首家民营博物馆——成都乌木艺术博物馆馆长,有着“都江堰工匠”荣誉称号的台胞卢泓杰表示,“我有责任守护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要把巴蜀文化的代表——乌木文化弘扬光大”。
台胞宓欣怡分享用文创传承端午文化(图片来源:四川省台办)
联谊活动上,台青宓欣怡的分享从一个精美的“油为出粽”端午礼盒开始。“油源自林书任父子在大凉山的橄榄油,粽子是四川火锅味。我们希望端午礼盒传递台湾文创团队设计理念以及我们活用在地资源帮助更多企业拓展市场的能力”。作为四川首批“川台文旅交流合作带头人”,宓欣怡事业的发展也是川台交流融合的见证。从最初专做台湾甜品,到现在成立文创公司组建两岸文创团队,致力于用文创产品讲好四川故事,“我们不需要硬生生告诉别人四川有多好,成都有多棒,我们的产品就可以传递这样的声音和价值,参与我们文创设计的台湾青年也因此爱上四川、扎根四川”。宓欣怡还透露,川台农业合作是她目前和未来会持续关注的重点,“我们已经在策划用新媒体手段讲述四川乡村振兴故事,也会更专注发挥文创特长做好农产品包装设计,帮助企业不仅拓展销路、传递品牌理念,更多元展示川台农业合作成果”。
同样身为“川台文旅交流合作带头人”的台胞谢柏园,发挥岛内资源优势,参与并见证了其工作所在地成都浓园成为“四川省对台交流基地”,“今年要开启我在浓园的第二个10年,我们已经在布局企业在台湾的发展,巴蜀文化是很好的桥梁与纽带,希望借助更多项目和活动增进两岸青年心灵契合,吸引台湾青年来四川发展,到浓园就业创业”。
新晋“蓉漂”、“90后”台青林姿佑选择用社区教育搭建川台文化交流的桥梁。“扎根成都后,主要与社区合作共同推广台湾公益德育营理念,这让我与社区从不认识不了解到相互认可,透过这样的融合,我找到了发光发亮的舞台。”就在今年,林姿佑还获评了成都市“五四青年奖章”和“成都大运会市民推广大使”。
台湾农业技术专家、达州市通川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詹富祥透过视频表示,由他技术指导种植的蓝莓园已成为省级示范园区,台湾农业技术、理念和模式,与大陆在资源和政策上能形成优势互补,更好推动川台农业合作与乡村振兴。
四川省台办主任罗治平表示,四川5年发展成绩离不开在川台胞的参与和融入。“听大家的分享,为你们的获得感高兴,被你们的责任感所感动”。希望大家把握发展新机遇,整合川台优势资源,身体力行推动川台交流合作和两岸融合发展,实现合作共赢。(中国台湾网、四川省台办、成都市台办联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