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两岸媒体聚焦希望田野 携手共话乡村振兴——“百年圆梦 豫来豫好”两岸媒体联合采访活动综述(下)

2021-10-08 16:43: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两岸企业携手助力当地百姓脱贫致富

  脱贫攻坚离不开企业的力量,两岸企业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积极投身打赢脱贫攻坚这场战役,在做强做大的同时,时刻不忘初心,承担社会责任,迅速调整工作重心,主动对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比较突出的帮扶成绩。

  南阳药益宝艾草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产、研制、销售为一体的特色民营企业。企业产品达12个系列100多个品种,年加工原材料6000余吨,带动附近村民3000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2021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南阳市考察调研。在南阳药益宝艾草制品有限公司,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一方面要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另一方面也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把就业岗位和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两岸记者们到药益宝公司生产厂房,参观了包装工作台、艾柱工作台、艾条卷制车间等,不时询问艾制品的研发过程、生产效率和应用功效,并亲身体验由艾叶制成的“轻松贴”等产品,连连称赞其舒缓肩颈的效果。

  艾草制品既能就地取材,又能就近解决就业。药益宝艾草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查洪付说:“我们企业带动带动周边种植、加工、销售、物流、包装印刷、快递、机械制造等几十家企业的发展,带动附近村民3千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带动162户村民开展艾制品销售为主的电商业务,年交易达1.2亿元,为当地名优特农产品走向全国开辟了销售新渠道。”

  产品展销台前,艾叶制成的“轻松贴”吸引大家纷纷上前体验。“贴在脖子上热热的,对舒缓肩颈很有效。”台湾TVBS电视台记者陈韵雯说,自己小时候生病时就吃中药,现在也经常使用艾灸理疗,中医药产业大有可为。

  任以芳说,“由于工作原因需要经常操作电脑,肩颈总是不舒服,来到南阳试用艾灸贴后感觉脖子热热的很舒服,非常喜欢!”当她看到仓库里堆满的存放三年的艾草,非常有感触的说:“听乡亲们说,过去艾草被视为没用的野草,现如今成为当地致富的‘黄金草’,当地人正是抓住了自己的特色,致富路越走越宽!”

  赖锦宏说:“小小一株艾草,带动当地发展,成了村民脱贫致富的‘幸福草’,成了当地产业扶贫的‘富民草’,让南阳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艾乡’!”

  参观结束后,两岸媒体人连连称赞,也用实际行动表达着对中医药的认可和对艾制品的喜爱,每个人都拎着大包小包采购的产品满载而归。“我一定要带回台湾给家人和朋友用。”台湾自媒体人王晨懿说。

  两岸记者还来到了台资企业东裕(桐柏)精密金属有限公司。东裕公司以生产不锈钢、碳钢、合金钢阀门为主,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产品主要销往美国、日本等地以及大陆石油、化工、制药、多晶硅等多种行业。

两岸记者采访东裕公司总经理黄亚慧(图片来源:河南省台办)

  谈及选择落户桐柏县的原因,东裕公司总经理黄亚慧说,“一方面正好赶上桐柏县的优惠招商政策,另一方面这里具备完善的一条龙生产条件”。

  在南阳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吴桂荣看来,东裕公司入驻当地17年来,不仅缓解了地方就业压力,还实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最终目的,助力当地村民脱贫。

  黄亚慧介绍说,东裕公司现有员工200余名,其中95%为桐柏本地人,还包括5名残疾人士和7户体弱多病的贫困户。

  “每月拿到手有5000多块钱。”在包装车间忙碌的候姓工人说,他是附近的村民,在家门口不仅能照顾家还能赚到工资。

  “疫情发生后,企业生产经营收到影响,好在当地给予公司出口退税、疫情期间社保减免、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政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等,帮助我们渡过难关。”黄亚慧介绍说。

  在河南惠台政策和境外客户理解的双重加持下,东裕公司确保了外销订单的出口。黄亚慧介绍说,今年下半年业绩已在逆势增长。截至8月,公司已实现销售收入近8000万元,其中出口总额5600万元,预计全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

  赖锦宏说:“东裕公司看好大陆市场,未来会继续扩大规模,这都基于大陆强劲的需求。”

  两岸记者还来到了台资企业盛德来公司。2019年,台资企业盛德来茶叶发展有限公司落户浉河港镇桃园村,致力于信阳夏秋茶深加工,利用信阳的优质茶叶资源,引进台湾的制茶专利工艺,经过生产加工,把信阳茶制成信阳乌龙茶、信阳红茶、信阳绿茶3种茶叶,产品远销欧美、日本等地。

两岸记者观看茶叶制作过程(图片来源:河南省台办)

  两岸记者实地探访了盛德来茶叶发展有限公司厂区,一路观看采摘之后的茶叶,经历从日光萎凋、摇青、炒茶,到揉茶、干燥、除梗的复杂工序,从而生产出将台式乌龙茶制茶技术和信阳茶叶进行有机结合的“信阳式”乌龙茶。

  过去,茶农每年只能采摘芽尖,做一季春茶。公司董事长付伟说,现在,曾经荒废闲置的夏秋季青叶可以得到充分利用,采摘期也延长到秋冬季。不仅拉长了信阳茶产业发展链条、提高茶叶附加值,茶农的经济收入也得到大幅度提升。目前企业出口年创汇500万美元左右,当地茶农年增收2500万元左右。

  当得知茶厂从开工建设到试生产只用了近半年时间,来自台湾的媒体人们称赞不已,“信阳有好的投资环境和很高的办事效率,又给台企很大扶持,这为台湾企业来信阳投资打了一个很好的样板。”

  赖锦宏说:“盛德来把台湾特殊的工艺加入到我们这个信阳毛尖茶里头来,我觉得这两者融合真的是绝配。我在喝的时候,我真的觉得远比在台湾喝台湾的乌龙茶还要好喝,然后他还能够外销到日本,外销到俄罗斯,去赚取外汇,我觉得真的是挺棒。我要把这个部分让更多的台湾人知道!”

  台湾00后自媒体人蔡如瑜16岁就随母亲来大陆经营茶叶生意,信阳毛尖让她回味无穷。“我愿意做豫台之间的桥梁,把信阳毛尖介绍给更多台湾朋友。也希望有机会请大家品尝台湾高山茶。”

  “河南最近发布了很多惠台政策,特别是在农林方面给予台商很多实实在在的优惠,如对台青创业进行补贴。”台湾自媒体人王晨懿说,她觉得河南乡村大有可为,将推荐更多台青到河南广袤的农村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中新社记者李贵刚说道:“河南省的惠台政策对台资企业的帮扶力度越来越大,特别是一个月前出台的河南省‘农林32条实施意见’对盛德来公司帮助更大,相信台企会越做越好,助力当地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

  中原文化名片架起两岸文化交流桥梁

  中华文化永远是两岸沟通的桥梁。海峡两岸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文化是相通的。血缘相亲、情缘相融、文缘相承、无一不使两岸人民间存在着天然的亲和力与相互交流的强烈愿望。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三国文化以其厚重底蕴、磅礴气势和深远影响,成为许昌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成就了许昌今天的文化优势。

  两岸记者来到许昌曹丞相府景区,该景区在原曹操大营和办公遗址上恢复重建,全方位展示曹魏文化,经过多年建设,已经成为汉魏故都许昌一张亮闪闪的旅游名片。

  运用光影、四维动画等多种现代技术手段,带给游人亦真亦假、穿越时空的新鲜体验是曹丞相府的一大特点。“神童曹冲,幻影称象”,演绎1800多年前的神童故事;大型电子翻书——《魏武帝注孙子兵法》,可在书本造型的电子屏上进行体感交互,达到逼真的翻书阅览效果;地下藏兵洞再现用兵奇观,梦回金戈铁马的三国时代。

  参观过程中,大家不时流露出对三国时代的神往,“童年读《三国演义》小说,看三国题材的影视剧,后来玩三国主题的游戏,来到许昌却能更深入体会到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自媒体人毕殿龙说:“许昌成为三国文化的集大成者,修建了灞桥、春秋楼、曹丞相府等。不断提升三国文化的有趣性、参与性、主题性。”

  在南阳市城东温凉河畔的医圣祠内,凌霄掩映苍柏,翠竹环绕药草,彰显出南阳厚重的历史人文底蕴。两岸记者走入中医祖庭,探寻以张仲景为代表的中医药文化魅力。

两岸记者在医圣祠合影(图片来源:河南省台办)

  步入医圣祠大殿内,两面墙上刻着张仲景《伤寒论》里的113首经方。《伤寒论》不仅演绎辨证论治法则,还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113首经方成为中医的基本方。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源自中国古典医籍的“三药三方”发挥了重要作用,并被多个国家和地区借鉴使用。

  陈韵雯表示,“台湾有很多人在做中医,特别是这些年大家拥有了养生意识,使得中医药文化在年轻人群体中备受欢迎。”她希望两岸之间能加强中医药文化交流,共同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台湾是有蛮多人希望到大陆学习中医,两岸多加了解会相互受益。”

  毕殿龙说:“南阳能结合自身文化的特点,将张仲景中医药传统文化作为城市名片,发扬光大,并和发展经济,提升文化旅游品质结合起来。”

  游乃蓓在石雕羊头面前驻足,双手沿着羊头的轮廓轻抚,激动地说:“期望医圣可以守护自己和台湾的家人岁岁安康!”

  蔡如瑜听了张仲景的故事,惊喜地说:“原来大多中医药店都取名‘某某堂药店’的缘故来自于张仲景,他首创了名医坐大堂的先例,为了纪念张仲景,把坐在药店内治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医”,把药店取名为‘某某堂药店’!”

  两岸记者还来到了司马光故居,近距离聆听“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司马光生平展室内,讲解员还为记者们讲述了司马光著述《资治通鉴》的故事。

  毕殿龙说:“光山县,作为司马光出生地,大力开发司马光文化,设立有司马光故居、司马光广场、司马光大道、司马光小学、司马光油茶园等。不但借用传统文化叫响品牌,也让传统品牌因产品更加固化和响亮。”

  蔡如瑜在司马光砸缸的塑像前拍照留念,兴奋地说:“塑像好生动哦,这原来就是小学课本《司马光砸缸》的发生地,台湾的朋友都来看看呀!”

  王晨懿说:“这次能够有机会来到河南,我非常高兴,河南人非常热情,乡村发展很有特色,景色优美,美食也超级好吃,我一定要宣传河南,让更多台湾青年到河南创业就业生活!”

  五天的行程,河南乡村的澎湃图景、小康路上的幸福生活给两岸媒体人留下深刻印象。两岸记者们边走边看、边听边想,聚焦各地区脱贫攻坚好的做法和成效,注重讲好脱贫故事,展现出彩河南。截至目前,两岸媒体共发表各类稿件或视频100余件,稿件和视频转发分享浏览量突破千万,进一步向两岸同胞呈现了河南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和美好未来!(中国台湾网、河南省台办联合报道)

[责任编辑:郭碧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