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八旬台胞跨海寻根:扶洋 你是我回得去的原乡

2019-06-17 12:25: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曾氏宗亲团在曾氏祠堂前合影留念。(中国台湾网 王莉婷 摄)

  中国台湾网6月17日讯 (记者 王莉婷)从厦门出发,开车走3小时的高速,再绕盘山公路行驶约一个半小时,曾嘉治带领的嘉义县大林镇三角里曾氏宗亲团一行10人终于来到了龙岩市上杭县扶洋村。扶洋是他们的祖籍地,他们的原乡。

  6月15日,参加海峡论坛子论坛“同名村 心连心”活动的11对同名同宗亲的乡亲们开启恳亲之旅。曾氏宗亲团便是其中一对。

  几百年前,曾氏宗亲因躲避战祸,从福建永定迁往台湾,从此在台湾嘉义县落户成家。1997年,曾氏第75代河公后裔第30代子孙曾嘉治为完善家谱、寻根问祖,开启了在大陆的寻根之旅。他多次往返大陆,终于寻到了自己的家乡永定,还根据家谱中记载的“扶洋”二字和先人名讳,经多番考据,在2000年,找到曾氏的原乡——上杭县扶洋村。

  台湾同胞曾嘉治。(中国台湾网 王莉婷 摄)

  皓首苍颜不阻寻亲心切

  此行路途波折,但是曾嘉治依然满怀期待,虽然这已是他第7次回到扶洋村。怀着寻根的殷殷期盼,已年近8旬的曾嘉治依然精神矍铄。他说:“最初来这里寻根的时候,村民都讲客家话,我一句都听不懂,但是我还是一家一家地问,最后在这里找到了先辈的墓地。”

  祭祖后,宗亲团一行来到了龙岩市客家族谱博物馆。在博物馆内曾氏姓氏下,静静地陈列着曾嘉治所撰写的《曾氏族谱》一书。族谱以地图做封面,红色的圆圈明确勾画出曾氏宗亲从山东曲阜到福建上杭,再经福建永定到台湾的迁移过程。

  寻根之旅并不顺利。曾嘉治坦言,为了寻根,他跑遍了大陆11个省份,“仅仅在两岸通行的机票上就花了超过200万新台币。”但是他告诉记者,即使艰难,也要坚持,“因为寻根是我的责任。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有生之年,能将我多年寻根积攒的考据资料写下来,让曾氏世代都知道,我们的故乡在扶洋,让曾氏子孙都回得去原乡。”

  台湾同胞曾明宗。(中国台湾网 王莉婷 摄)

  久居异国不忘饮水思源

  “从出生我就知道自己是永定人,每年清明节祭祖,家谱和先人牌位上都明确写着‘永定’二字。”曾嘉治的堂弟曾明宗说,虽然自己在美国生活了40年,但是自己一直铭记,自己的祖籍地在大陆。

  “其实,在山西太原一直居住着我的一位叔公,1989年我们取得了联系,到1992年我们终于相逢了。”1992年,曾明宗到大陆出差时,特意搭夜车去太原见了叔公。曾明宗回忆两岸亲人初次相逢的情景说:“见面时,我们什么都没有说,就开始抱头大哭。”

  这份亲缘一直持续到现在。曾明宗打开手机微信,向大家展示了他与叔公女儿的聊天记录。其中有一条微信来自2017年,远在英国的叔公的女儿写道:明宗好!非常感谢你还惦记我们,我母亲目前身体还好,谢谢牵挂!台湾那边家人都好吗?请代我向他们问好!

  “台湾有句话叫‘食果子拜树头 ,食米饭敬锄头’,意思就是要‘饮水思源’。”曾明宗说,作为一个客家人后裔,一直想要回到祖籍地看一看,“这一次回来,算是圆了我多年的心愿。”

  台湾青年曾元伟、曾元佳兄弟。(中国台湾网 王莉婷 摄)

  风华青年回乡寻根问祖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伯伯就告诉我们,我们的原乡在扶洋,这一次回来,我们感到很亲切”。在这支寻根队伍中,曾元伟、曾元佳这对生于1997年的双胞胎兄弟格外亮眼。他们是曾氏家族的第31代子孙,这次受伯伯曾嘉治邀请,第一次回到扶洋。

  第一次和大陆亲人一起祭拜祖先,第一次吃扶洋地道的客家菜,第一次与大陆亲人围坐拉家常......曾元伟感慨颇深地说,回到扶洋,他不仅了解了家族的历史,更感受到了乡亲的热情和温暖。“我觉得应该让更多的台湾青年来大陆寻根,这样,会让我们的家族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团结。”

  “家谱意味着传承,带曾元伟兄弟回来,就是为了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根脉在扶洋,在大陆。年轻人不能忘本,以后会带更多台湾年轻人回大陆寻根。”曾嘉治说。(完)

  曾氏宗亲团回乡祭祖。(中国台湾网 王莉婷 摄)

[责任编辑: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