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精神引领 苦干创造“幸福庙荒”
庙荒村村支部书记郁林英介绍村子情况。(中国台湾网 王莉婷 摄)
中国台湾网9月17日林州讯 (记者 王莉婷)庙荒村隶属于林州市黄华镇,由于严重缺水,这里农业发展艰难,其他产业发展为零,农民生活困苦,是河南省最为贫困的村子之一。但是自2016年起,在河南省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下,庙荒村一改前貌,变成了“幸福庙荒”。9月14日,由河南省台办组织的“小康路上·看乡村振兴”两岸媒体走进太行联合采访活动来到庙荒村,感受庙荒村翻天覆地的变化。
两年建设 庙荒村有了初步改观
据庙荒村村支部书记郁林英介绍,庙荒村共245户,765人,由于严重缺水和土地贫瘠,粮食年产量只有500斤左右,村民以外出务工为主,无任何产业可靠。所以,在建设初期异常艰难。她说:“我们在2016年8月开始改造,但是前期,没有人给我们投资,大多投资商看到村子现状就走了。最后,才有一个北京房地产投资公司愿意投资我们。”
然而两年以来,庙荒村从之前的一穷二白,到现在已经是多产业齐头并进。庙荒村不仅开展了光伏产业,还征集了300亩地成立农业合作社种植苗圃,成立旅游合作社发展民宿。人均年收入从2014年的4000元到去年翻了一倍,村里从2015年的对外负债,到2018年将有50多万的收入。去年脱贫13户25人,今年预计整体脱贫,摘掉贫困村的帽子。郁林英说:“我们村是个贫困村,和那些经济收入高的大村相比,我们还需要努力,但是两年时间来,我们都在竭尽全力地建设村庄,走到今天,就两个字——实干。”
党员带头发展民宿 贫困户建立“自强小屋”
2016年,庙荒村决定发展民宿,党员刘明生发挥带头作用,将自己家的6间土坯石板房和6间砖房改造成民宿,他说,现在每月大概有七千到八千的收入。
为了解决百姓的思想负担,林州市和黄华镇政府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村民发展民宿产业。据了解,由村委会担保,银行可向发展民宿的村民提供3年免息的5万元贷款。打造两间民宿的家庭,还将以一台电视和空调作为奖励。
在党员带头和政策支持下,庙荒村的民宿产业如雨后春笋,逐渐发展起来。目前庙荒村已有30多家开始发展民宿,曾经的贫困户郝心英一家也办起了“自强小屋”民宿,她说:“从来也没想到能过上这样的生活。”
脱贫之路虽然艰难,但是庙荒村从未止步。郁林英说,“村子穷,但是思想不能穷”,庙荒村未来的民宿产业还将加大村民培训,做有质量有服务的民宿。
红旗渠精神引领 庙荒村变“幸福庙荒”
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自古以来,就有不畏艰难、自力更生、敢叫日月换新天的不屈精神。19世纪60年代,林县百姓集一县之力,靠一锤、一钎、一双手,苦战十个春秋,在红岩如铁,壁立千仞的太行山脉上凿出了一条1500米长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如今,也是在红旗渠精神引领下,黄庙村百姓立志改变贫困旧貌,建立“幸福庙荒”。郁林英说:“红旗渠都修起来了,我们这都不算什么!”
两岸媒体行走在河南乡村这几日,也无时无刻不被这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所感动。台湾《中天电视台》记者严佩瑜说,“大陆有很多的大山大水,这种鬼斧神工之力震撼人心,但是老百姓为了生存,靠人力凿山开洞,这种精神更令人感动。”台湾《联合报》记者,王玉燕说,“红旗渠精神显示的中国老百姓善良、坚韧的精神,在这种精神鼓舞之下,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指日可待。”(完)
党员刘明生介绍自家民宿经营状况。(中国台湾网 王莉婷 摄)
庙荒村民宿“筑梦居”。(中国台湾网 王莉婷 摄)
庙荒村当下建设面貌。(中国台湾网 王莉婷 摄)
以太行山山脉开凿的红旗渠。(中国台湾网 王莉婷 摄)
[责任编辑:王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