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记者汶川震后10年采访手记之一:罗汉寺走出108个“罗汉娃”
什邡市文史专家郭辉图向杨茵介绍罗汉寺情况。(图片来源:四川省台办)
编者按:3月26日至4月8日,台湾中国电视公司《大陆寻奇》电视系列专题栏目组来到四川,以“灾后重建10周年的蜕变”为主题,深入德阳、绵阳和广元三市采访拍摄,真实记录灾区经济社会发生的天翻地覆变化和民众幸福生活,制作电视专题片于5月在台湾播出。栏目组95后出境记者杨茵,深感此次四川之行大开眼界,写下三篇采访手记。现予刊载如下。
采访手记(一):罗汉寺走出108个“罗汉娃”
四川是“天府之国”,一句从小听到大的话,若没切身感受,你是绝对不懂“天府之国”的各种“小美好”。
为期15天的四川行,先后采访四川德阳市、绵阳市和广元市,最后返回成都,每个地点都让我记忆深刻,从人、事、到物,都感触良多。
就先从采访的第一站位于德阳市开始吧,我将以故事的形式分享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强震后 这里走出108个“罗汉娃”
走进充满神奇故事的罗汉寺,文史工作者郭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寺庙的演变历史。罗汉寺至今完整保留着从明朝延续至今的96根柱子原建,罗汉殿里“108罗汉转世”的传奇故事,更为寺庙增添了厚重历史底蕴。
采访中,除了寺庙的“前世今生”让人拍案称奇外,“108个罗汉娃”的故事成为此次报道的聚焦点。据了解,10年前的5月12日汶川强震后,由于附近医院(妇幼保健院)受灾程度严重,无法正常提供医疗救助,为安全安置病员,罗汉寺住持要求僧人破除戒律,开放寺庙接纳孕妇在寺院生产。其中在5.12后的两个半月时间里,共有108个地震娃娃出生在这里,被称为“108个罗汉娃”。据了解,第一个“罗汉娃”就出生在5月13日,待“汶川地震10周年”之际也该满10周岁了。
除了“108个罗汉娃”的故事,提到什邡罗汉寺就不能不说到禅宗大师——马祖道一。马祖道一出生在什邡,13岁到罗汉寺出家,40岁声名大旺,60岁回到家乡弘法。对马祖道一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以“平常心”弘法的佳话:听说马祖道一回家乡弘法,许多民众慕名而来,其中一个老太太在围观时随口说道“哪有什么大师?他不就是咱隔壁那个‘马簸箕’的儿子马祖道一吗!?”听罢,马祖道一也问了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认为现在弘法的是大师?还是‘马簸箕’的儿子?”大家交头接耳,有的说是大师!有的说是“马簸箕”的儿子!这时,马祖道一说:我其实就是这位老太太口中的平凡人!
“平常心即是道”这句话是从马祖道一那延伸而来的。再伟大再有成就的人其实都是从平凡生活中过来的。马祖道一认为即使在大家眼中是大师,一切也皆为“平常”,并且,佛法本就应该说给一般人听的,所以用平常心感受佛法才是弘法的精神所在。
“七一中学”里 多了青海玉树小伙伴儿
作为“5.12汶川地震”重灾区,什邡在北京市对口援建下,用“特殊党费”修建起“七一中学”。在这里有青海玉树的学生是很特别的。从采访中了解到,2010年青海玉树遭受地震,校园被毁,“七一中学”抱持着当初受到援助的感恩,收受了两个来自青海的班级,“玉树班”由此得名。
起初,青海学生对什邡生活很不习惯。据老师介绍,青海位于高原,那里的学生除饮食上没有四川口味这么辣外,还没见过蚊子!被蚊子叮咬后,青海学生还以为是什么怪物!更有学生因为怜悯之心,对叮咬了自己的蚊子“放生”。现在,这群青海学生早已习惯这里的生活,早餐食用馒头时,还要加辣酱呢!
在高三“玉树班”,我问同学们“想家吗?”这群即将重返家乡青海参加高考的同学用藏族歌曲,表达了他们想家的情感。
绵竹年画 代言城市文化
作为大陆四大民间木板年画之一,“绵竹年画村”是此次采访的必去之处。初识“绵竹年画”,要从一个小插曲说起。
在“陈刚年画工作坊”,刚踏进工作室,我就问迎面而来的老师:“您是陈刚年大师么?”老师说“我叫陈刚”......我又指了指门匾,“上面不是写着‘陈刚年’么?”。老师大笑,“是陈刚——年画工作坊,不是陈刚年。”我这才反应过来,原来沿路看到的绘制在房屋外墙的画是“年画”,不同于普通的“画”,而“年画”已经成为绵竹的产业,为这个城市增添了有看头的文化亮点。
在陈刚老师的耐心讲解下,我了解了年画的制作方法:用自己雕刻好的板子、然后上墨(有加水和胶)用刷子上色,把宣纸盖上压一压,打完线稿后上色、过程非常繁复,常常一张画都要画上一整天。(作者:台湾中国电视公司记者 杨茵)
杨茵与“玉树班”学生旦周才仁、尕尼玛交流。(图片来源:四川省台办)
陈刚老师讲解绵竹年画制作过程。(图片来源:四川省台办)
在绵竹大学城采访。(图片来源:四川省台办)
在绵竹诸葛双忠祠采访。(图片来源:四川省台办)
[责任编辑:赵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