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二代”积极融入东莞创业就业守业 盼拓展与大陆企业交流
中国台湾网1月29日东莞讯 据统计,目前东莞市台商协会青年委员会协会下属的青年委员会有超过800名会员,各镇常驻台商中有为数不少的青年台商代表,年龄在22—40之间,学历普遍在大专以上。会员就业情况主要有三类,一是接班父辈企业,二是担任企业管理人员,三是自行创业。其中许多台商二代已在东莞成家立业,希望在大陆找到更好的发展机遇。
“台二代”积极扎根东莞,以创业就业带动守业
我市台商交替接班的问题日益明显,在经济新常态下,市场环境变化快,“台二代”逐渐以创业、就业带动守业。其中,由陈怡廷等9名台湾二代创立的“901两岸青创联盟”(以下简称901)以及林子凯创立的东莞台湾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最为典型。截至2017年10月,在我市各类企业就业的45岁以下台湾青年超过800名,累计实习生超过300名,初步形成集群效应。“台二代”在莞创业就业的成果受到上级领导的瞩目和肯定,由两岸企业家峰会主办的首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研讨会选址东莞举行,吸引台湾青年企业家、学生等800多人参加。同时, “台二代”积极响应中央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号召,市台商协会青年委员会吴梁荣会长于2017年11月带领青年团队走访广西,开展“一带一路”考察,坚定信心扎根大陆发展。
“台二代”守业面临转型困难、观念传承等考验
守业“台二代”在接班父辈企业的过程中,主要面临两方面困难。一是人力资源成本上升,五险一金底数增加,造成工厂经营压力较大。而“台二代”初到东莞,人生地不熟,初期都无法适应东莞的工作体系模式,只能从企业底层做起,积累5-10年的经验才会有所成就。二是父辈的企业往往以工作多年的老员工为主,理念比较守旧,可能导致企业发展停滞不前,也和经营理念更为“新潮”的二代产生矛盾。同时许多“台二代”在运用电商、互联网等概念扩展营销管道,发挥创意等方面更为擅长,也为台企下来的转型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东莞台湾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项目经理苏韦伦认为,如果以台湾的商业模式来运营大陆的企业,存在不接地气的问题。
“台二代”盼享受市民待遇
许多在莞生活的“台二代”认为,目前生活仍有不便利之处,希望政府能协调解决,例如到网吧等公共场所不能使用台胞证;不能在高铁站使用自助机器购票取票;注册公司需要出入境证明,手续较为繁杂;台胞证无法验证、登录和运作微信公众号,许多客户端媒体软件无法使用台胞证进行实名认证等,对创业企业的宣传、台胞的日常生活造成困扰,等等。他们希望下来能消除这些阻碍,享受市民待遇,也建议媒体多开展台海一家亲的公益广告,促进台湾和大陆人民的友好共处。
盼拓展与大陆企业间交流,增设创业就业政策优惠
东莞台湾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项目经理苏韦伦希望能组织“台二代”与东莞本土青年企业家开展经常性交流,推动双方共同合作,他建议团市委、青企协、莞商联合会在举办培训课程或活动时,开放“台二代”参与,互相学习。在东莞青创基地、青创示范点创业的许多台湾青年期盼能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在创业补助金、创业贷款等方面对创业青年给予支持;在配偶就业、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方便等。(中国台湾网、东莞市台办联合报道)
[责任编辑:李瑞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