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2015桂台·南宁少数民族交流周(图)

时间:2015-09-25 09:32   来源:中国台湾网

  台湾嘉宾参访邕宁区那蒙新村

  台湾嘉宾参访邕宁区那蒙新村。(图片来源:南宁台办)

  中国台湾网9月25日南宁讯 8月27日至9月2日,2015桂台·南宁少数民族交流周在南宁市举办。来自台湾花莲县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交流协会、花莲县青溪协会、台湾发展研究院、台南善化区庆安宫等4个参访团的82名台湾少数民族代表、青少年和基层人士参加了本届交流周活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台湾同胞们横跨两市(南宁、崇左)四县(马山、宾阳、上林、大新)两区(邕宁、青秀)行程1000多公里,先后深入到8个单位,参观走访、交流联谊,与南宁乡亲以歌会友,以舞传情,进一步加深了了解,增进了感情,增强了认同,书写了两岸少数民族团结和谐的动人篇章。

  多彩行程 共植友谊

  南宁市依托壮乡优美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民族风情,独特的抗战历史文化等优势资源,积极寻找与台湾少数民族交流的共鸣点,精心组织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内容,向前来参加交流周活动的台湾同胞展示了宾阳炮龙、马山壮族会鼓、邕宁八音及缭啰山歌的独特魅力,以及昆仑关战役的历史史实,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了南宁经济社会发展的勃勃生机,以及民族民俗文化传承的欣欣向荣。8月27日-28日,交流周开幕前的预热活动,安排第一个抵达南宁的台南庆安宫参访团到风景优美,民族文化特色突出的上林县参访。组织该团及稍后抵达的台湾花莲县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交流协会、花莲县青溪协会参访了邕宁区那蒙新村和华南城电商园。美丽的上林风光让庆安宫团员流连忘返,团员召集人王世雄表示,下次再有团组过来一定要安排上林县的行程。一派江南水乡气息的那蒙新村,让台湾胞们感受到了南宁新农村建设的成就。华南城电商园里,台湾同胞又体验了“一带一路”战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南宁插上的腾飞翅膀。8月29日,四个参访团齐聚南宁,交流周在广西民族村正式拉开帷幕。开幕式上,自治区台办副主任李文、南宁市副市长刘为民致辞欢迎参加交流周活动的全体嘉宾。桂台少数民族同胞分别表达了加深了解,增强共识,加强合作的共同愿望,并共同表演了精彩的节目,使交流周一开幕就形成了一个小高潮。8月30日-9月2日,各参访团与马山县壮族会鼓队及当地群众进行了互动交流,参加了昆仑关战役博物馆升级改造后的开馆仪式,游览了大新德天瀑布,马山金伦洞。最后一个返程的台湾发展研究院参访团还到宾阳县参访,观赏了宾阳炮龙的精彩表演。这次到南宁参加交流周的台湾同胞有很多是第一次到南宁,其中台湾发展研究院的9名团员中有8名更是第一次来广西。7天时间里,通过交流桂台同胞加深了了解,收获了友谊,结识了新朋友。交流周活动也逐渐升温,如一幅美丽多彩的画卷在台湾同胞面前徐徐展开,起笔优美,落笔圆满。

  互动交流,加深感情

  交流周注重“参与性”和“体验性”,在推动邕台同胞“互动交流”上努力下功夫,通过共跳民族舞、共唱民族歌、共同体验民族游戏项目等方式,使双方进一步贴近了距离,加深了感情。在邕宁那蒙新村独具特色的水上舞台,邕宁群众表演的壮族八音、缭啰山歌以及壮族背新娘习俗,引起了台湾同胞的浓厚兴趣,连连发问。在一阵阵掌声和欢笑中,在一问一答的互动中,壮族同胞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都被台湾同胞点点记上了心头。在举办开幕式的广西民族村,壮族小伙和姑娘们摆上了竹竿阵,热情的牵着与会台湾同胞的手一起跳过竹竿进入村中,参观少数民族民居建筑,参与板鞋竞技、踩高跷、打陀螺等少数民族游戏活动,使台湾同胞们在直接参与中进一步了解了广西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民族服饰及民族风俗,亲身感受到了浓浓的壮乡风情。当然,最精彩的是花莲县甜心、勇士与南宁少数民族同胞和文艺工作者的同台表演。在广西民族村侗族大戏台,在马山县体育馆都留下了双方热情扬溢、载歌载舞的美好画面。台湾同胞们表演了《阿美迎宾舞》、《返璞归真》、《欢乐舞》等反映台湾少数民族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追求幸福的舞蹈。南宁少数民族同胞则用《牛头舞》、《祈雨通天鼓》、《走在山水间》等演绎了壮乡儿女自强不息、团结奉献的精神,欢迎远道而来的台湾朋友。桂台两地同胞,因交流周欢聚一堂,又因歌舞相知相识,在紧密的互动中,双方的感情进一步升温。

  文化搭台,增强认同

  本届交流周的主题是“传承民族文化精髓,促进邕台共同发展”,旨在突出民族文化特色,发挥民族文化的亲和力、感召力,为两地同胞搭建一个增强认同,凝聚共识、共促发展的平台。在马山,台湾同胞感受了“马山县壮族文化三宝”—“壮族会鼓、打扁担、三声部民歌”的魅力。特别是雄壮的会鼓声,让许多台湾同胞们想要一试身手。一边认真教,一边专心学。不一会,广场上就响起了两地同胞合奏的鼓声。花莲县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交流协会理事长杨仁福是第二次到马山县参访,也曾数次接待过马山县赴台交流团,对于“马山县壮族文化三宝”娓娓道来,他说“三宝”体现了民众对平安吉祥、美好年景的祈求,这与花莲少数民族的习俗很相似。双方的文化交流非常令人感动,充分的体现了两岸文化的一脉相连,体现了两岸一家亲。在宾阳县,台湾发展研究院参访团与宾阳炮龙协会进行了交流,并观看了炮龙老庙广场前精彩的舞炮龙表演。在阵阵鞭炮声响中,团员们钻龙肚、摸龙须,与广场周围的群众一起体验了一把正月十一炮龙节的喜庆。台湾发展研究院总监张蓉美说,苗栗火旁龙与宾阳炮龙在表演形式和活动内涵上非常相似,两者都是用鞭炮炸龙,且都是有数百年历史的深受民众喜爱的活动。宾阳炮龙与盐水蜂炮的交流进行得非常好,希望炮龙进一步拓宽赴台表演空间,到苗栗与火旁龙交流。在昆仑关,虽然天空下起了小雨,但台湾同胞们却仍然身披雨衣,坚持在雨中见证了昆仑关战役博物馆的重新开馆,并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博物馆。连续三年率团参加交流周活动的杨仁福对南宁昆仑关战役遗址保存得如此完好表示十分惊讶和感慨。在即将离开南宁的致辞中他说,参加昆仑关战役博物馆开馆仪式,十分有意义,天空下着大雨,这代表着抗日英烈的事迹令天地都动容了。博物馆为两岸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通过了解历史,才能增进彼此了解,才能抹平彼此间的误会。不管是台湾,还是大陆民众,我们有共同的光辉历史,战争是残酷的,两岸一定要和平发展,远离战争。他还向随团前来的花莲青少年提出要求,希望通过参观昆仑关,台湾的青少年要珍惜和平,珍惜近年来两岸交流的成果。台湾发展研究院董事长陈麟则表示:看完昆仑关战役博物馆的展览后,最直观的感觉是,大陆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抗战历史。这是中国抗战非常重要的战役之一,为了保住西南国际交通线,那么多中国士兵长眠于此,看过后很感动。参访团中的年轻人则表示德天大瀑布非常壮观,希望今后能够观赏到更多的祖国美景;南宁的民俗文化与他们在花莲的传统习俗有很多方面相似,让他们觉得很亲切;而昆仑关战役博物馆所展示的历史是他们第一次接触到,对抗日英烈的事迹很佩服,也觉得很震憾。通过几天时间的参访交流,两岸同胞在文化上的亲密接触与共鸣,让双方的心更加贴近,认同感也由然而生,而维护两岸和平的种子也已经悄然植入了参访团中台湾青少年的心里。

  在为期一周时间里,台湾同胞眼观、耳闻、亲身体验,深刻感受了南宁的城市魅力,民族风情,社会发展。在2015桂台·南宁少数民族交流周搭建的大舞台上,桂台两地的同胞们,用嘹亮的歌声,欢快的舞蹈,共同奏响了两岸同胞大团结的和谐曲!(南宁市台办主任 何见霜)


编辑:马一娜

相关新闻

图片

要闻

两岸情

各地涉台活动

文化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