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台湾宗教媒体贵州佛教文化之旅”活动在黔圆满结束

2015年07月17日 15:49:00来源:中国台湾网

  中国台湾网7月17日贵州讯 7月8日至13日,台湾人间通讯社、人间福报、新生报、中华日报、世纪新闻社、台湾慈济媒体、网络社区报、台湾导报、TNN数位等媒体的10余位记者来黔开展佛教文化采访交流活动,分别对贵阳市、黔东南州、铜仁市的佛教圣地和民族文化村进行考察。省台办、省民宗委、市州相关部门陪同考察。

  7月8日,省台办副主任李静会见了媒体团一行,对媒体团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她说,两岸佛教同根同源,“台湾佛教媒体贵州佛教文化之旅”活动可以推动黔台两地之间佛教文化的交流,增进佛缘、法谊。她特别强调,今日的贵州已非昔日台胞从教科书里了解的“三无”贵州,贵州是生态保护的绿地,海拔适中,纬度适宜,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清新,物种多样,随着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加上2017年贵州至昆明、成都、广州、长沙的高铁全部建成通车,贵州“黔”途无量。她希望媒体记者全身心体验贵州“大公园、大空调、大氧吧、大宝库、大家庭”的美妙,对“三无”贵州的刻板印象来一次颠覆,看贵州经济发展“洗脑”,品贵州美食“洗胃”,享清新空气“洗肺”。

  此次来黔,媒体团深入贵阳“黔南第一山”黔灵山的弘福寺、花溪青岩有“黔山祖庙”之称的迎祥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新峰寺、“佛教五大名山”梵净山的承恩寺、铜仁市的大金佛寺等进行了采访交流及座谈,并实地体验了贵州的民族风情、自然景观,考察了大陆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和最大的侗寨寨沙侗寨,所到之处涉及3个市州11处佛教文化圣地、民族文化村寨。

  媒体团首站深入坐落在“黔南第一山”黔灵山的弘福寺。记者们一走进黔灵山公园,就被其山、林、泉、湖、洞、寺、动物于一体,清绝于世的景象所吸引,寺院建筑巍峨庄严、古色古香,加之历史悠久的黔灵山佛教文化,让记者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通谛法师的接待、导览下,记者们参观了贵州第一名刹弘福寺,深入探寻贵州佛教历史、文化。人间通讯社记者陈美玉感慨道,弘福寺“道风赢取信众、慈善回报社会、联谊扩大交流”的理念,结合了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内涵,展现了贵州佛教文化朝气蓬勃的景象。台湾佛光山妙畅法师致赠佛光山开山星云大师《贫僧有话要说》,与弘福寺结缘,增进了黔台佛教文化的互动与交流。

  媒体团最后一站登上了海拔2572米的弥勒道场梵净山。梵净山是“五大佛教名山”之一,承恩寺位于梵净山新老金顶之间。记者们靠岩石铺成的阶梯攀登向承恩寺,当他们大汗淋漓的来到承恩寺门前,纷纷被古人求法的毅力与坚忍所震撼。承恩寺廓仁法师表示,该寺始建于明初,几经战火毁损和重建,最后一次修建约在清代,寺院幸而保留“圣旨敕赐承恩寺”七字,皆因得力十方信众的发心护持,即使一砖一瓦,都蕴含民众的虔敬之心,来到这里相信媒体团的记者们可以感受清净,放下俗事。记者们还对寺院和民众的互动方式、结夏安居等问题很感兴趣,廓仁法师解答到,道场对于过堂、定课等五堂功课不放逸,定期举办生态、佛学等论坛,以期和人民互动,达到教育功能;结夏安居期间,则诵持《楞严经》、《华严经》作为修持,以安住身心。同时,记者们还特别关注政府对宗教的政策。省民宗委随行同志介绍到,贵州省一直秉持“五教同行,辅助人间”原则,平常会向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天主教、道教等各宗教倡导举办公益活动,并将9月定为公益慈善月。

  通过深入的采访交流,记者们纷纷感慨,此次活动让他们了解了贵州佛教的起源、发展和现状,知道了贵州佛教与台湾佛教的异同。同时,切身感受了贵州丰富的自然人文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台湾新生报的记者江乾松说,他已经是第四次来贵州了,这一次感受到贵州的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县县通高速,每个地区都有机场,让他对贵州刮目相看,贵州的发展速度让他为之震惊。世纪新闻社主笔吴崑茂是第二次来贵州,他激动地说,贵州的进步之速令人目不暇给,即使通往欧洲、东南亚等地,均有方便的交通,相信贵州的未来越来越美好。网路社区报记者张明珠说,第一次来就爱上了贵州的风俗民情与地理环境,贵州探索生态文明之路由来已久,贵州的佛教文化蓬勃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寺庙依山而建,绿树环绕,看到佛教文化与生态保护一同良好发展,让她感到不虚此行。

  考察期间,为了让台湾民众及时了解贵州的佛教文化,记者们做到新闻随采随发,连夜撰稿,相关稿件陆续在台湾新生报、中华日报、世纪新闻社、慈济刊物、网络社区报、台湾岛报、人间通讯社、人间福报等媒体刊载,开辟了我省佛教文化在台湾的宣传窗口。此次活动加强了台湾宗教媒体与我省佛教界的联系,有利于台湾媒体正确了解认识我省佛教文化,对于促进台湾与我省佛教文化的交流有重要的意义,开启了黔台佛教文化交流新的一页,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很好的效果。(中国台湾网贵州省台办通讯员 刘颖)

[责任编辑:贵台宣]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