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网7月7日贵州讯 开门见山,推窗见绿,这是贵州的常见景象。爽爽的贵阳,有郁郁葱葱的林带环绕,充满负离子的清新空气令人心旷神怡。6月27日,坐落在多彩贵州,爽爽贵阳的国际生态会议中心舞阳河厅,来自两岸绿色产业方面卓有建树的官产学界嘉宾围绕 “新常态新机遇:两岸绿色产业合作新前景”主题,立足两岸绿色产业合作发展前景,探讨全球绿色产业最近成果及发展趋势,寻找和把握两岸合作共赢机遇,促进两岸绿色产业共同发展。交流对话气氛热烈,真知酌见,魅力四射。
绿水青山,两岸贤达群英会
本次两岸主题论坛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南开大学的积极主办,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南开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台湾三三会作为协办单位,贵州省台办具体承办。海协会原会长、国台办原主任陈云林,三三会会长、海基会原董事长江丙坤,南开大学副校长朱光磊,贵州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刘晓凯出席论坛并致辞。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梁琪主持论坛。
刘晓凯致辞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南开大学及合作伙伴单位人才济济,有很强的专业研究实力和实践带动能力,在两岸建设绿色产业发展等经济社会领域研究方面具有前瞻性、创造性,代表国内先进水平,具有国际影响。南开大学副校长朱光磊强调,本次论坛是两岸经贸合作中一次较高层次的交流探讨,必将为推动两岸生态文明建设跨领域、跨行业、跨部门的合作夯实基础。
台湾环境永续发展基金会董事长陈龙吉、南开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所长曹小衡、台湾工研院知识经济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杜紫宸、台湾大学生物环境系统工程学系教授张斐章、南京大学教授孙宁华、台湾财团法人中卫发展中心董事长佘日新等两岸产、学、研界代表以及省内主要高校、科研院所、省直有关部门的120名嘉宾现场各抒己见,交流互动。
把脉开方,筑城二度“陈江会”。
“江山恒美,陈酿弥香”。2008年6月,海峡两岸两会商谈在中断9年后正式恢复。陈云林、江丙坤是这一重要历史时刻的见证人、当事人。“陈江会”成为“汪辜会”之后的又一次历史定格,也是两岸和平发展的重要推手。缘于关注两岸绿色产业发展,两位老朋友继2014年参加两岸携手共创绿色商机分论坛以后,再度相聚贵阳,为两岸绿色产业合作把脉开方。陈云林说,贵州的重要性并不在于GDP的增长速度,而在于它是一个国家很重要的生态文明样板省份。两岸的经济合作发展走到了今天,已经到了携手共同发展绿色产业的新阶段。台湾致力于发展绿色产业,有许多成功经验值得大陆借鉴。在政策、产业方面形成了许多切实有效的法律规范。与此同时,大陆经济也进入转型升级的新常态。他认为,两岸主题论坛可以让两岸有识之士进行思想的碰撞,寻求在绿色产业方面取长补短、互利共赢的路径。江丙坤说,两岸都应该把绿色产业列为重点扶持的对象。这样一来,许多民间资本和商业智慧就会加速投入到绿色产业中来。相信两岸历久弥新,不论是环保还是生态,或是新能源,都希望借由今天的论坛找到新的合作方向,擦出不一样的火花,不断强化两岸绿能产业合作,以创建永续发展的新纪元。陈云林、江丙坤均表示,贵州全省致力于绿色发展,符合国际潮流,体现贵州实际,也为沿海台商转型发展和两地绿色产业合作提供了良好机遇。三三会、海协会将积极牵线搭桥,为深化台湾与贵州交流合作多做一些实事,进一步促进两地企业优势互补、两地民众更多往来,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思想火花,擦出智慧之光
与会嘉宾围绕论坛主题,就两岸绿色产业合作与发展、两岸绿色能源产业合作探讨、从包容性发展经验谈两岸环保产业之未来发展、水与绿色成长、中国碳交易市场及其价格影响因素、中小企业抱团与绿色GDP等方面共同探讨。其智慧且独到的见解赢得阵阵掌声和共鸣。
1、两岸协商要将绿色产业议题纳入新的议程中。陈云林强调,海协、海基两会已有的合作框架要把绿色产业议题纳入到新的议程中。江丙坤先生在致辞用陶渊明诗句“望良田美池,疑人间仙境 ”来描述令人羡慕向往的绿色生活的环境。并特别呼吁,两岸应继续加速形成与环境生态保护有关的协议,以此作为一个平台,有效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同时,应将绿色产业合作作为一个重点,由民间组织来推动,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优势与作用。另外,两岸成立了经济合作委员会,应该将绿色产业作为重要研究课题,选择一些重点项目试验合作。
2、两岸绿色能源产业合作意义重大。曹小衡认为,两岸经贸合作的产业维度已开始进入操作阶段,为两岸产业合作与交流提供了平台,也为初创期的新兴产业绿色能源产业奠定了基础。在开发新能源问题上,大陆的市场、资金、平台,与台湾有技术、经验优势互补。绿色能源革命成功将会是解决世界众多经济、政治、社会问题的基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两岸应导入绿色科技应用。陈龙吉认为,两岸在导入绿色科技应用时,要兼顾能源、经济与环境、人文社会平衡发展。发挥大陆重工业基础搭配台湾中小企业创新与灵活经营管理模式互补优势,制定两岸绿能产业共通标准,透过标准引领产业发展。建议两岸各自选址,规划绿色产业多元展示应用园区或试点示范工程,提供两岸绿能产品、技术展现应用实绩的国际展示平台。
4、从包容性发展经验谈两岸环保产业之未来发展。杜紫宸认为:产业环保是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力,要脱离“命令与管制”模式,朝向“污染者负责且付费”的合理与公平方向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恶化的“脱钩”,今后环保产业将在环保服务、环保器材、环保资源三方面进行发展,两岸在环境管理、清洁生产、环保信息与检测、绿色设计、节能减碳新兴环保服务业等方面也都存在巨大商机。
5、“希望在山、关键在水”。张斐章认为,水是“绿色基础设施”,必须重视绿色增长,要以新思维、新技术增强水这个绿色增长发展引擎的动力,整合地表和地下水资源,纳入城市综合规划,构建多元化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及节水、循环用水体系。
6、健康有序发展碳交易市场。孙宁华认为,两岸应该大力发展和完善碳金融衍生品市场,稳定碳市场交易价格,制定配套法律法规和技术文件,完善碳排放检测报告和核查体系,确保碳市场有序健康稳定允许,两岸携手温室气体排放发挥基础性作用。
7、要认真服务好中小企业链。佘日新认为,两岸中小企业可以采用抱团垂直模式和水平模式方式共享公共资源,分担环保成本,实现绿色生产,推动两岸GDP绿色增长。两岸应改变交易关系,迈向伙伴关系,签订长期供料合约,共同实现生产同步、管理同步、经营同步的目标。
8、深入推进两岸绿色农业产业合作。简芳彦、林克漠认为,必须充分利用两岸绿色农业各自优势,促进两岸产销一体化绿色全产业链运营模式。
百川入海,共识催生新倡议
两岸主题论坛声音振聋发聩,集思广益,形成共识,发表了《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5年年会“新常态新机遇:两岸绿色产业合作新前景”主题论坛倡议书》,内容涵盖培养环保专业人才,制定绿色产业发展共同标准;建立两岸绿色产业多元示范应用园区;构建多元化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出台相应法律法规,促进碳交易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强化企业生产环境管理、环保信息与检测合作;中小企业抱团资源共享,分担环保成本;构建两岸农业绿色全产业链运营模式等方面。主办方与承办方以及与会嘉宾更期盼在微观层面解决具体的问题,给社会、发展带来看得见的进步。
领导重视,各方协作创佳绩
论坛的举办始终得到国台办、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谌贻琴副书记、刘晓凯部长多次过问,并提出明确工作要求。论坛期间,省委书记赵克志、省长陈敏尔还专门会见出席两岸主题论坛的江丙坤、陈云林一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南开大学、台湾三三会等合作伙伴在两岸主题论坛筹备过程中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光明日报、中国台湾网、中新社、贵州日报社、多彩贵州网等多家媒体现场报道。网易、中青网、中国经济网、华夏经纬网、贵州商报、东方网、新民网等多家主流媒体纷纷转载报道。
同时,省台办主要领导非常重视本次论坛的承办工作,要求全办同志统一思想,有大局观念,务求精致细致;分管领导直接参与寻找合作伙伴、困难问题协调、各类方案制定、论坛主题选题、两岸嘉宾邀请、重要嘉宾落地服务等工作;各组同志各司其职,积极主动与论坛服务协调各组对接,加班加点制定工作方案,设想各类突发状况并做好应急处理预案,多次实地踩点并组织预演,密切协同、互相补台,确保了论坛的成功举办。(中国台湾网贵州省台办通讯员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