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网7月1日北京讯 2015年6月19日上午,年近八旬的台湾学者李本京在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以下简称冰川馆)亲手为先父地质学家李捷先生雕像揭幕。
冰川馆是世界上唯一以第四纪冰川擦痕实物为基础建立的展览馆,坐落在北京市石景山区模式口翠微山下,与法海寺、龙泉寺、承恩寺、田义墓等人文景观互为毗邻,永定河引水渠从门前经过。说起第四纪冰川擦痕,和地质学家李捷颇有一段渊源,要追溯到半个多世纪前北京治理永定河的时候。
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虽名为“永定”,实际可一点也不安份,水患频发。1951年,北京市为彻底解决永定河泛滥,开始兴修官厅水库,在地质部任职的李捷负责永定河引水渠地质、地貌的勘测任务。1954年夏天,李捷的工作进展到北京西郊模式口。在法海寺东南的福寿岭处,他偶然发现附近的石头上有细致的擦痕。地质工作者的直觉和严谨令他对这块石头倍加关注,立即蹲在地上用放大镜反反复复地观察,围着石头转了数圈,久久不肯离去。后经地质学家李四光确认,石头上的痕迹为第四纪冰川擦痕,是在我国北方基岩面上的首次发现,在地质界造成了轰动。为了保护这个重大地质发现,1986年地质部和石景山区政府出资修建冰川馆,可惜李捷先生已于1977年逝世,无法亲眼见到冰川馆的落成。冰川馆开馆后,收集整理了李捷先生的生平资料,并积极寻找他海内外的亲人。为了纪念李捷先生、支持地质科普教育事业,李本京及其亲属向冰川馆捐赠了李捷生前使用的地质锤、指北针等工具和他的地质学著作。
李本京1948年就与父亲分别,随着母亲和姐姐去了台湾,成年后赴美留学,获圣若望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并在美任教18年。1983年李本京返台,先后任台湾淡江大学国际研究学院院长、美国研究所所长,现为淡江大学美国研究所荣誉教授、中美文化经济协会荣誉理事长,是台湾研究美国问题的代表人物。李本京和众多当时从大陆去台湾的孩子一样,对在海峡对岸的亲人充满了思念,家国情怀从小就印在了心里。1987年两岸开放交流后,李本京以学术为桥梁,与大陆大专院校、专业研究机构开展交流,参加海峡两岸举办的研讨会,率淡江大学的学生到大陆访问。北京市台办领导对他高度评价:“李本京教授是第一位登上北京市台办讲台的台湾同胞,他的学术知识和开展两岸交流的热情都值得我们学习。”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整日忙于学术研究和两岸交流的李本京时常想起自己的父亲。他说:“由于海峡两岸的历史原因,我很小就离开了父亲,没有尽到为人子的孝道,是一辈子的遗憾,总想要为父亲做些什么。”2006年,李本京怀着到父亲生前工作的地方看一看的想法走进了冰川馆。看到父亲当年研究的石头,听工作人员讲李捷发现第四纪冰川擦痕的故事,李本京感慨万千:“来到这里,仿佛看到了父亲工作时的样子,感觉到亲切和温暖”。此后,李本京与冰川馆的交流交往逐步密切,每次来北京都要到冰川馆看一看,经常介绍台湾的地质爱好者和青年学生到馆里参观,冰川馆的重要活动也邀请李本京出席。由于和石景山区及冰川馆长期的交流往来,石景山海外联谊会聘请李本京担任第三届理事会副会长,李本京也开始了推动石景山区海外联谊、对外交往,促进区域社会发展建设的工作。“我虽然没有子承父业,但延续了父亲与石景山以及冰川馆的缘分,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我想这是缅怀他的最好方式。”
与冰川馆的交流越密切,李本京越深刻地感受到父亲对地质工作的热爱,为父亲建立一座雕像的想法油然而生。“小时候父亲经常出差,回家后还总给我和姐姐讲石头的演变。现在想来,父亲一定很热爱他的工作。于是就想用建立雕像的方式,纪念他的地质学发现。”在北京市台办、石景山区相关部门和冰川馆的支持下,李捷先生雕像最终落成。一比一的雕像比例和李捷手握放大镜观察石头的动作设计,很好地还原了当年的情景,让更多的人熟悉中国地质学的发展,了解老一辈科学工作者的敬业精神。(中国台湾网、石景山区台办联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