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媒体到四川采访拍摄非物质文化遗产电视专题
摄制组采访拍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德阳绵竹年画。(图片来源:四川省台办)
中国台湾网6月25日成都讯 6月10日至18日,在省台办及各地台办有关人员陪同下,台湾中天电视台《开放·新中国——秀芳点题》栏目摄制组记者先后赴四川泸州、眉山、成都、德阳等地,摄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都漆器、德阳绵竹年画、泸州分水油纸伞、眉山青神竹编等电视专题,拍摄“非遗”技艺演示以及复杂的制作工艺流程等,采访“非遗”传人成功背后鲜为人知的学艺、发扬、传承等感人故事,展示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6月10日至11日,摄制组一行赴泸州市,采访拍摄制作分水油纸伞电视专题。泸州分水油纸伞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享有“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美誉。油纸伞制作工序多达九十多个步骤,使用工具一百多样,其制作工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还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摄制组专访了油纸伞传承人、“中国伞王”毕六福及其子毕原绅,详细了解了毕六福学习制伞手艺、艰难创业接手油纸伞厂等,以及其子毕原绅辞去工作,携妻带子返乡,帮父亲在网络上推广油纸伞,开展创意营销等的特殊经历与故事。摄制组还较为详细地了解了近年来当地政府和油纸伞传承人积极探索从被动保护到自主开发、走市场化的新路,通过互联网销售,走进文博会,与高校联办基地培训人才等措施,让油纸伞技艺得以“在生活中传承”,产品畅销海内外等情况。摄制组还一一拍摄了选竹、浸泡、削伞骨、锁孔、穿线、组合、糊纸、柿子水、手工石印绘画伞面、刷桐油、晾干等油纸伞特殊制作技艺与繁琐的工艺流程,以及油纸伞作品等。
6月13至14日,摄制组一行赴眉山市青神县,采访拍摄制作青神竹编电视专题,专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国际竹编艺术大师陈云华。在陈云华创建的青神县中国竹艺城,陈云华向摄制组讲述了他从孩提时代开始学习竹编一路走来的艰辛,到1991年通过竹编赚取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再到中国竹艺城的创建与繁荣等许许多多的精彩故事,还畅谈了如何实现让竹编技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梦想。在采访中,陈云华还向栏目组讲解了选竹、锯竹、刮青、分层再到分丝、编织等一整套竹编制作工艺。他还表示,希望更多的台湾同胞到四川了解青神竹编,感受四川独特丰厚的自然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6月15日至16日,摄制组一行赴成都市,采访拍摄制作成都漆器工艺电视专题片。摄制组深入成都市漆器工艺厂,详细了解拍摄割漆、生漆加工、制胎、上漆等漆艺制作工序,近距离感受罩漆、描金、堆漆、填漆、雕填、螺钿、犀皮、剔红、款彩、炝金等工艺流程,现场拍摄经过上百道工序制作出的盒、筐、盘、杯、壶、案、筒等美轮美奂、渗透绝活的漆器物件,向两岸观众呈现承载着中华文化记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制组还对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成都市漆器工艺厂漆艺设计师、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尹利萍进行了专访,道出大师克服种种困难、把毕生精力投入漆艺制作,毫不保留传授制作技艺,积极想办法让这项工艺传承下去的一个个真情故事。
6月17日至18日,摄制组一行赴德阳绵竹市,拍摄制作绵竹年画电视专题片。摄制组先后在绵竹年画村、绵竹年画博物馆等地,拍摄采访了绵竹年画的制作工艺、传承人一日生活、师徒传授技艺等内容。摄制组对绵竹年画传承人、绵竹年画博物馆馆长胡光葵进行了专访,详细了解了胡光葵担任绵竹年画博物馆馆长16年间,历经“5.12”汶川特大地震,寻找年画艺人,抢救馆内珍藏的年画作品,重建绵竹年画博物馆,推销绵竹年画等感人故事,还对年画村以年画为载体发展乡村旅游带领群众致富增收的举措,以及一年一度的绵竹年画节传统民俗活动等作了较为详细的了解。
在9天的采访拍摄中,摄制组一行对四个专题进行了深挖细拍。他们感慨地表示,“非遗”传承不但是技艺的相传,更是文化的穿越。(中国台湾网、四川省台办、成都、德阳、泸州、眉山市台办联合报道)
[责任编辑: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