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网12月8日大连消息 日前,南开大学客座教授、周易研究学者朱东先生莅临辽宁大连图书馆白云论坛做《钱穆与<论语新译>》专题讲座,共有百余名读者参加。
朱老师首先介绍了钱穆先生的生平。钱穆字宾四,江苏无锡人。因家贫而自学,后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一举成名,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了新亚书院,1967年移居台北,任中国文化学院历史所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台北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其著作辑为《钱宾四先生全集》,凡甲、乙、丙三编,计56种54册,约1500万字。其中《先秦诸子系年》、《论语新译》、《国史大纲》为钱穆的代表作。1990年8月30日,钱穆先生在台北逝世。
钱穆先生一生不谈政治、只问治学,其学问以抗战为分界,由考证而转义理,由专精而转宏观,由整理国故而转表彰传统,由实证主义而转文化保守主义。其一生治学严谨,传道解惑,对历史考证、儒家思想有着独到的见解。
在解读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译》时,朱老师认为,这本书是每位学习《论语》的人必读之书。钱穆先生书中对《论语》中“仁、礼、乐、恕”等概念进行了系统的诠释。例如对“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一句的理解就与前人有所不同。在这一句中孔子发问:“人心若没有了仁,那么礼如何来运用呀!人心若没有了仁,那么乐来如何来运用呀!”其目的就是让人们对仁、礼、乐三方面进行综合思考。钱穆先生认为,仁内礼外,孔子言礼必兼言乐,礼主敬,乐主和。礼不兼乐,偏近于拘束。乐不兼礼,偏近于流放。二者兼融,乃可表达人心到一恰好处。仁乃人与人间之真情厚意,为求表达,于是有礼乐。若人心中无此一番真情厚意,则礼乐无可用。借助于钱穆先生对《论语》的译解,我们可以了解到《论语》是一部以文字行身教的书,孔子之身与道合,行与学化。其平日之一举一动,都应当做到表里一体,既非言辨思议所能尽,而言辨思议亦无以超其外。同时,也提醒着莘莘学子,勿尽在言语上求高远,当从行事上求真实。(中国台湾网大连市台办通讯员 方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