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投资大连三十年成果丰硕
中国台湾网11月26日大连消息 1984年9月,魏钦迟、陈炎熀等几位台商,在两岸关系尚处于对立状态下,秉持着“爱拼才会赢”的精神,来到辽宁大连投资兴业,以香港企业名义,参股大连智博电脑工程有限公司,以经营计算机软件为主营业务,总投资50万元,其中台资20万元。由此,开创了台商投资大连、投资辽宁、投资东北地区的新的历史篇章。
三十年来,大连台资企业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截止到2014年10月末,全市累计批准台资项目达1298项,总投资额超过46亿美元,合同台资接近30亿美元。
从1984年至1991年可称为试探起步投资阶段。
这一阶段的前期(1984—1987年),由于台湾当局的限制,台商投资大连仅有5家,且用的是第三地名义,除智博电脑公司以外,主要是日籍台胞施嘉朗与旅顺口区民营企业家韩伟等合作设立的企业。后期(1988—1991年)两岸关系虽有所松动,但台湾当局仍然禁止台商赴大陆投资,因而台商投资大连步伐仍然很慢,且规模也很小。此阶段前后八年累计批准台资项目仅有81项,合同台资额不足5000万美元。台商投资大多属于投石问路性质。
从1992年至2000年可称为规模扩张投资阶段。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发表和中共十四大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同时,台湾有关方面亦允许台商间接投资大陆,台商投资大连掀起了热潮。1992年新批台资项目81项,等于前八年的总和,合同台资额达14800万美元,等于前八年总和数的三倍。1993年新批台资项目154项,总投资额达到38890万美元,合同台资额达到17313万美元,创历年来对台招商引资最好成绩。由多位台湾大企业家投资上亿美元创建的大连胜利广场发展有限公司,台湾“粮畜巨人”—大成长城集团投资上亿美元设立的大成食品大连有限公司、大成宫产食品大连有限公司、大成美食大连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这些企业均为此阶段台商投资大连的典型代表。
纵观整个90年代,台商在大连投资的领域逐步拓宽。在第一产业方面,台商在瓦房店市、庄河市、甘井子区、旅顺口区投资了126家种植、养殖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在第二产业方面,台商在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及沈大高速公路、黄海大道沿线18个经济开发小区投资设立了500多家制造业企业,其生产范围涵盖了机械、电子、化工、建材、纺织、轻工等各个行业。在第三产业方面,台商在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投资开发房地产、设立商业零售和餐饮服务企业已有一定规模。
自2001年以来,台商投资大连进入到深化融合投资阶段。
进入新世纪,海峡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海峡两岸相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台湾当局也允许台商直接投资大陆,台商投资大陆的步伐逐步加快,合作层次不断深化,台商投资大陆的总体战略布局开始形成,特别是台湾高科技产业,已经开始了第三次战略性的西进北移。台商投资大连同样体现出这一特点。台湾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润泰集团总裁尹衍樑、金仁宝集团董事长许胜雄、远东集团董事长徐旭东、长荣集团总裁张荣发、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等十几位台湾百大富豪先后来大连考察,并就石油化工、资讯电子、粮油加工、商业零售等行业相关项目落户大连进行规划和布局。
新世纪台商投资大连最具代表性的企业有:谢春进先生投资的天一庄园,引领大连休闲农业发展的新潮流。太平洋百货、乐购、好又多量贩超市等企业,带动了台商在大连投资了连锁商业服务业30多个系列200多家门店。台商王德明与大连万达集团合作创办大洋百货,从大连起步,用十年时间在大陆多个省份兴建了19家大型百货商店,并于2012年回台湾上市,目前市值已超过8亿美元,成为台湾股票市场上流通股的龙头企业。
台商投资大连的主要成果,首先体现在产业发展领域:
1、台湾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企业投资大连获得成功。
台商来大连投资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有200多家企业,投资额达4亿多美元。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台湾大成长城集团,投资上亿美元,在大连炮台台商投资区内创办了3家公司6个厂,专门经营肉鸡养殖加工一条龙项目,达产后年产值为25亿元,肉鸡饲养屠宰加工量达到5000万只,其产品远销日本和欧美。以大连基地为基础,设立了大成东北亚公司,之后北上吉林和黑龙江,进军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然后南下河南、安徽、湖北、湖南、四川,纵横12省市,总投资超过12亿美元,设立了数十家企业,成为大陆肉禽加工业的巨擘。
2、台商在工业领域的投资成为主力军。
从台资项目的产业分布看,工业项目占了大头,超过一半,这就意味着,台商投资创办的工业企业是投资主力军。显而易见,台资工业企业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由台商投资设立的天源工业、韦峄木业、龙亿建材、永发精密、神州纺织等企业堪称佼佼者。
3、台商投资大连第三产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台商创办的大连胜利广场、星海国宝、太平洋百货等,已成为业界翘楚。以“康师傅”品牌称雄于两岸业界的台湾顶新集团,2002年投资在大连和平商业广场,建起了滨城最大的超市连锁店—大连乐购生活购物中心,为大连商界带来了独树一帜的“超市+商业街”一站式购物组合新模式。之后又推而广之,在西岗区、中山区、金州新区、甘井子区等先后设立了5家大型连锁机构。虽然现在已经转股成为英资企业,但这段创业历史,我们不应忘却。
其次,体现在企业融合方面:
大连是大陆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是重化工业重镇。三十
年来,台商投资上亿美元与大连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相结合取得实效。从1989年开始,全市通过引进台资对20多家国有企业进行了升级改造,从而使企业获得了新的发展。如大连高压阀门厂引进台资设立的大连庆堂工业有限公司,其生产的阀门达300多个品种,且产品全部外销,1999年综合效益指数在全市机械系统名列首位。1994年,大连机床厂与台湾亨德集团合作成立了大力电脑机床公司,投资额900万美元。其所生产的CNC电脑机床当时在大陆属于中上水平。经过20年的发展,目前大连机床集团已跨入世界十大机床企业之列。
再次,体现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
三十年来,上千家台资企业累计安置就业超过十万人次,上缴税费累计上亿元。在大灾大难面前,大连台资企业敢于担当,勇于奉献,充分体现出同胞情谊,民族情怀。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大连台资企业捐款捐物达100多万元。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大连庆堂工业有限公司等台资企业捐款达50多万元。令我们记忆犹新的是,十年前,市台企协会曾组织40多位台商,到“爱在海边儿童村”,捐赠了价值5万多元的学习、生活用品。凡此种种,还有很多,真是不胜枚举。
台商投资大连三十年的生动实践,充分证明了台资企业已经成为大连经济发展的重要生力军。
尽管从全市引进外资和港澳台资总体情况看,台资所占比例不算高,但从三十年来的发展历程看,台资企业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许多台资企业,在与大连企业的合作中,在企业本身的创业发展中,在开展各种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中,都留下了许多的闪光点,也为大连这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中国台湾网大连市台办通讯员 方永乐)
[责任编辑:马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