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旅台常宁同乡会第19届奖助学颁奖:赤子丹心照故园

2014年08月26日 13:36:00来源:中国台湾网

  中国台湾网8月26日溆浦县消息 情怀桑梓意拳拳,心系学子情切切。为鼓励家乡学子奋发成为品学优良人材,振兴家乡经济,1994年春节,湖南常宁籍旅台人士捐资设立助奖学基金会,同年8月开始资助家乡高考优秀学子。这一做就是十九年,在旅台同乡会两代人爱心接力下,奖助学子达639人,发放奖助学金上百万元,激励了无数常宁学子奋发上进。

  情系故乡,拳拳之心助学

  1949年至1950年,许多常宁籍的民国军政人士、读书人因故离乡去了台湾,在台谋生打拼。虽远离祖国数十年,但他们从未忘记家乡的亲人,一直以来,心系家乡,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发展两岸关系尽己之力。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两岸交往频繁。旅台常宁同乡回家探亲,在和家人团聚的同时,积极支援家乡建设。如邓道登先后捐款建校、建松柏湘江大桥;张泽云捐资120万元兴建常宁宜江科技大楼……一片爱乡之情,溢于言表。

  詹泽嘉、郭文等台胞回乡时耳闻目睹家乡经济发展滞后,少数学生考起了大学,却因家境贫困无力上大学。于是他们商量资助家乡教育,寄希望于后起之青年才俊,来实现家乡的繁荣与富强。

  1994年,郭文在旅台同乡会新春团聚会上,同詹泽嘉联合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张泽云,发起设立助奖学基金会。筹备会上,郭文作了题为《筹设奖学基金,籍表回馈家乡之盛情》的演讲,得到大多数旅台常宁同乡的响应。张泽云先生当场捐款10万元,在张先生的带动下,旅台常宁同乡掀起一个捐款高潮,共有50多人捐赠。基金会很快筹集到200万元台币,并于当年开始发放奖学金,发放对象是考取重点本科的“家境清寒品学兼优者为先”学子。

  在每年的新春茶话会上,旅台同乡都自愿乐捐50至100台币,用于奖励家乡学子。92岁高龄的肖新民,是1947年常宁人民选出的国民大会代表,旅台常宁同乡会首任理事长,从1995年起他每年捐资5万元台币助学,张泽云每年也捐3万元台币。

  为了使奖学金发放做到公平公正,同乡会聘请了常宁市公正贤达人士彭亦景、邓启明、邓雅宣等人组成代办组,负责奖学金的发放工作。2013年又聘请郭晃春、邬传少、尹书成等人为代办组成员。代办组与市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采取班主任摸底、学校推荐,代办组把关方式,最终确定受资助同学。

  1995年旅台常宁同乡会接管奖助学基金会,从此每年派专人回乡颁发奖助学金。前任理事长谭国清、朱德麟先生和现任理事长郭善德先生都亲自回乡为学子颁奖,还有理事张泽云、詹泽嘉、郭文、潘载球、曹江来、邓湘仪、周祖厚先生也先后回乡颁奖。

  雪中送炭,百万善款圆梦

  2014年8月13日,常宁市教育局会议室气氛温馨,爱心浓浓,常宁旅台同乡会捐资助学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18名考取重点本科的寒门学子参加了发放仪式并分别领取了1500元奖学金。

  这样的情景在常宁已经是多次呈现,自1994年以来,旅台同乡会共奖助639人,发放奖助学金95.7万元。其中1—4届每人600元人民币;5—6届每人1000元人民币,7届至今每人1500元人民币。基金会还设置了一项专项奖金,对考上清华北大的优秀学生每年资助3000元人民币奖金,直至大学毕业。

  奖助学金的设置和发放,为家境清寒的学子解了燃眉之急。颁奖19届,旅台常宁同乡会共资助了50位失去父亲或母亲的贫困学生(其中孤儿7人)。同乡会理事长给每位授奖学生的信写道:“一不要忘师恩,二不要忘父母养育之情,今天大家以做常宁人为荣,异日常宁必以你为荣。”这些勉励的话语,极大地鼓舞了常宁学子奋发上进。

  1999年被四川大学录取的廖玉兰同学给广东代办组写信说:“我父亲早逝,母亲年老,我也做好去广东打工的准备,是代办组送来了助学金给了我上学的希望。”

  考上华南理工大学的詹辉的母亲忘不了,儿子的父亲早逝,二儿子又在读高二,家里靠她种菜维持生活,为了詹辉的学费她走遍了亲友,是旅台同乡会让她不再发愁。

  2005年,被南华大学录取的陈莉娟同学向邓雅宣先生说:“2000年父母因鞭炮起火,双双去世,靠学校减免学费和姐姐打工我才读完高中,要不是旅台常宁同乡奖助学基金资助,我肯定上不了大学。”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学子们被台胞的拳拳赤子心和浓浓乡情所感动。2013年,考取武汉大学的贺繁同学双手捧着旅台常宁同乡会颁发的奖学金,百感交集,向回乡颁奖的潘载球老先生深深地鞠了一躬,表达对旅台常宁同乡会的崇高敬意和无限感激,并代表受奖助的学生深情发言。每年受助的学生给旅台常宁同乡会和代办组写信致谢,他们的共同语言是:以优异的学业成绩回报旅台常宁同乡深情厚意,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捐资助学还助推了常宁教育事业发展。1994年常宁高考上线183人,其中本科上线88人。到2014年,我市高考仅本二以上上线人数就达1251人,是1994年的15倍。2005年,市一中王力同学以716分夺得了湖南理科状元,并被清华大学录取。

  爱心接力,两岸三代情深

  海峡隔不断,总是故乡情。旅台常宁同乡会创办以来,积极引导台胞台属支援家乡建设。其中捐资兴建社会公益事业达2000余万元,不少个人捐资达100万元以上。如1993年,台胞张泽云先生捐资120万元兴建了青阳路地标性建筑常宁宜江科技大楼。近十年来,经旅台同乡会牵线搭桥,先后引进台资项目16个,投资合同金额7500万美元。

  更为可喜的是,老一代的骨肉情谊在下一代得到了延续。据了解,1949年以前去台人员有1200多人。现在,加上他们的第二、三、四代,总计在台人员约4000人,分布在台湾省各县市。

  在2014年的助奖学金颁奖仪式上,与以往不同的是,出现了一个年轻的新面孔,他就是旅台常宁同乡第二代代表曹松盛先生。

  曹松盛先生祖籍常宁胜桥镇,1964年5月在台湾出生,现在台湾桃园县兴南国中教书,属于普通的工薪阶层,作为旅台常宁同乡会创始人之一曹江来先生的儿子,此行也是他第三次回到家乡。

  曹松盛说,19年来,有些旅台同乡自己也并不富裕,有些年事渐高不问世事,但捐资助学的事情他们始终坚持,而且代代传承。

  成立奖助学基金会的第一代理事们现都已经是85岁以上高龄,在他们的影响下,作为第二代理事的他们接过父辈们的接力棒,继续做好这项事业。

  旅台同乡会的工作得到了常宁市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每年的同乡会捐资助学仪式,分管教育和统战工作的市领导都会参加,市台办热情接待回乡探亲台胞。常宁市还在宜阳工业园内专门设置了台资工业小区,为台湾同胞投资兴业提供便利。

  据悉,未来旅台同乡会将组织下一代台胞参加返乡寻根祭祖、观光旅游、文化交流和经贸考察等活动,增进两岸三代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将如天堂山般永恒,如湘江水一样悠长。 (中国台湾网常宁市委统战部通讯员 唐胜泉 吴建华)

[责任编辑:马一娜]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