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整理几十年来的百多张奖状和荣誉证书时,发现了48年前收藏的一张“聘请书”。由它引出的台胞归乡故事,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1958年,我中专毕业后,在山东省昌乐县一个县直部门工作,业余学写了一些新闻稿件,先后在山东《大众日报》和《昌潍大众报》(当时的地级报)发表了一些较重要的稿件,成了全县小有名气的通讯员。1965年4月的一天,县人民武装部的一位负责同志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对我说:“小王同志,我们已经考察过,你政治上可靠,工作上积极,又有一定的写作能力,经县委负责同志研究、推荐,你已被聘请为昌潍地区对台宣传通讯员。”说完,他将一张聘请书递给了我。这张带着红边的聘请书,长约25厘米,宽约20厘米,上写着:“聘请书:兹聘请王松山同志为昌潍区对台宣传通讯员。中共昌潍地委对台宣传领导小组办公室。一九六五年四月十三日。” 落款处盖着昌潍地委宣传部的公章,并写着一个“代”字。接着,他向我讲了许多对台宣传的政策、有关规定、注意事项、发稿程序等,并勉励我干好工作,当好对台宣传通讯员。
在那阶级斗争不放松,对敌斗争“弦”更紧的年代,能当上地区级对台宣传通讯员,这是很高的荣耀。是党组织的高度信任和重托。我倍受鼓舞,也觉得担子很沉重。从此,我就积极地挑起了这副光荣重担。
由于历史原因,昌乐1950年由青岛去台湾人员比较多,而且绝大多数在台湾军界服役,许多人逐渐当了营团长,有的人还是少将。我充分发挥本县去台人员多、宣传对象广的优势,写了不少对台宣传稿件,经过层层审查(县、地、省、中央)后,有些稿件先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福建前线台广播了。据“回音”,我只知道有些稿件被采用了,但播出后的效果如何,我这个基层通讯员是不可能知道的。直至1989年夏,我陪新华社一位记者在采访由台湾回故乡定居的李(中信)先生时,才真真切切地知道了我写的对台宣传稿件的效果。从一定意义上讲,他是从广播上听了我的对台宣传稿件以后,才打消疑念,下决心回乡定居的。
在大半天的交谈中,李先生向我们详细谈了他的亲身经历。他说:“我小学毕业后,在村里当小学教员,后来在国民党地方部队里当‘军需’,又于1948年离开家乡去青岛参加了国民党海军,1950年春到了台湾,长期住在高雄港。我在国民党海军司令部做事,职务是‘士官长’(军队文职官员),拿中校薪金。我离开家乡时25岁,已结婚,并已生一儿一女,儿子4岁,女儿1岁。去台后,我时时思念家乡的父母和妻子儿女,但无法得知家乡的一点消息。为此,我们这些中下层军人,大都在宿舍里放着两台收音机。晚上,两台收音机同时开,一台收听台湾的广播,声音大一些;一台收听大陆的广播,声音很小很小,耳朵贴在收音机上听。”
“说来真巧,1965年秋的一个晚上,我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里听到了妻子给我写的信(即本文作者写的对台宣传广播稿)。信中说,全家人日子过得很平安,父母身体壮实,儿女都已长大成人,早已分别从初中、高小毕业,等等。从信中的口气和仍给保存着我用过的心爱的砚台等细节里,我深信这封信是真的,是出于不识字的妻子之口。由此,更增加了我的思乡之情,并暗暗作出了两项决定:一是一定尽一切努力与亲人团聚,二是自己虽是44岁的‘台湾单身汉’,但一定不再娶妻,留些积蓄,以备后用。
“后来,大陆上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台湾当局对我们的宣传更是危言耸听了。说什么去台人员家的妻儿老小,都被‘红卫兵’赶进了‘牛棚’,等等。”此时,我又产生了疑虑,整日在苦闷中度过,每天夜间收听大陆广播,成了我生活中的‘必修课’。1979年秋,我又从福建前线台的广播中,听到了儿子给我的信(还是作者写的广播稿),他在信中说,祖父母早已去世,临终时还喊着我的名字,而他们最大的遗憾就是几十年不知我的音信。还说,他今年34岁了,早已结婚了,并已有一个6岁的儿子;他母亲身体很好,整日盼望与我团圆等。听信后,我得出的结论是,我的妻儿老小在大陆上过的是正常日子,要不,儿子怎能娶妻生子呢!我已经后继有人了,我一定要想方设法回到故乡去。于是,在此后的半年内,我就根据广播稿中提供的地址和姓名,通过香港的一位朋友,与家人取得了书信联系。
“1980年冬,我退休了。根据当局的规定,军人退休后,可以按月领取退休金,也可以一次性领取规定的数额。因我下定了回老家的决心,所以我选择了一次性领取退休金。1983年,我通过友人帮助,将户口迁至菲律宾定居。定居后,经过多次书信来往,我让儿子去济南,与他通了国际电话。儿子在电话里告诉我,农村早已实行改革,‘四类分子’也早已摘帽,在政治上、经济上与其他村民享受平等的权利。还说,政府对去台人员的政策很宽很宽,全家人盼望我回家团圆等。我打消一切不安全的顾虑后,经多次交涉,菲律宾政府给我签发了回国护照,我于1985年7月25日,回到了我的故乡山东省昌乐县。县政府对我照顾得很好,1987年还选我当上了县政协委员。”
李老先生回乡定居后,晚年生活很幸福,直至2003年,80岁寿终。在采访他时,他得知那两篇对台广播稿是我写的,再三向我致谢。能为台胞回乡定居做出一点贡献,这也是我当对台宣传通讯员的光荣和骄傲。(作者:王松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