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山东昌乐台企发展纪实:栽下梧桐树 引得凤凰来

2013年10月31日 10:55:00来源:中国台湾网

  中国台湾网10月31日昌乐消息 昌乐县地处山东半岛腹地,区位不占特别优势,然而近年来,不断有台资企业落户昌乐。问及台商落户原因,“昌乐成熟的产业环境及良好的服务是吸引我们的主要原因”。昌乐台资企业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县委县政府大力扶持下,台办全力做好服务工作,贯彻落实优惠政策,众多台商企业家扎根昌乐、苦心经营,台资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已成为昌乐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截至目前,昌乐县累计批准台资企业56家,经营较好企业31家,其中规模以上台资企业发展到9家,实际利用台资3.2亿美元。占全县利用外资总额的60%,台资企业出口创汇占全县出口总额的32%。台资企业的发展带动了珠宝、塑料、拉链、织带等产业的发展。目前,在全县7个支柱产业中,有3个龙头企业是台资企业。经过多年发展,中传拉链、华忠金属等成为本地较有影响力的企业,也形成了一批知名度较高的优秀台资企业家,台商林於宝被授予“潍坊市荣誉市民”称号。

  台资企业的大量入驻带动了昌乐经济的发展。台资企业入驻,带来了台湾先进的设备、技术和管理理念,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昌乐的拉链产业,十几年来,随着中传等拉链企业不断涌入,形成规模效应。尤其是潍坊中传拉链配件有限公司,近来迅猛发展,年可生产拉链头5000多吨,已在欧美、东南亚等二十多个国家申请专利注册100多件,被山东省外经贸厅批准为“先进技术企业”,并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TS生态环保产品认证。2005年被省政府评为“山东省十大台资企业”,2007年被省台办、省工商局评为“全省百家文明诚信台资企业”,在其带动下,周围形成了十几家中小拉链配套企业,形成了特色鲜明、互为关联的“拉链产业带”。

  台资企业推动了昌乐产业集群化。台资企业蓝光珠宝有限公司是1989年第一家来昌乐投资的宝石加工企业,其先进的宝石加工技术,掀起了昌乐蓝宝石加工的发展热潮,带动形成了蓝宝石加工、销售产业群,使昌乐成为享誉海内外的“蓝宝石之都”。裕源纺织有限公司是昌乐县最早从事织带加工的台资企业,其设备全部来自台湾。在其带动下,昌乐县织带加工迅速形成规模,全县新上织带项目十余家。县内部分机械加工企业在取得台商授权后,承担了印染、织带等设备的生产加工,及部分设备外协件的加工业务,形成了机械和织带、印染产业配套,互为补充,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台资企业销售渠道促进了昌乐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昌乐的台资企业,产品大多出口,形成了广泛的出口创汇网络。乐富塑料有限公司是台湾投资的昌乐第一家从事塑料加工出口的企业,现已成为全县塑料产业的龙头。许多昌乐藉台胞回乡投资,从最初为乐富加工,借助乐富出口渠道销售,到自营出口。截至目前,已有宝都塑料、东方塑料、远华塑料、华盛塑料等加工企业100多家,年加工能力20万吨,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成为昌乐出口创汇的生力军。

  台资企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是台办及各部门大量细致的工作,为保障台资企业顺利落户,落户之后安心创业,创业后能发展壮大,狠抓软硬环境建设,为台企发展保驾护航。

  完善台湾产业园区建设,为台资企业发展提供保障。2007年,省级台湾工业园落户昌乐,建设有拉链织带、珠宝加工、塑料、机械制造、化工五个工业园区,昌乐努力健全完善各项配套设施,把工业园区打造成为了招引台商和台商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解决台企发展的后顾之忧。许多台商正是看好台湾产业园的良好发展环境,在昌乐投资创业。

  做大培强现有台资企业。一是引导规模较小的台资企业主动与外方大企业联姻,引进采用外方先进技术和生产设备,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二是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引导企业提升发展质量,从单纯加工生产向更高技术含量、更大增值环节和自主品牌方向发展。三是搞好台资企业科技创新服务工作,着力在专业人才提供、与科研机构合作等方面予以帮助和指导,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不断提高台资企业运行质量。

  定期走访调研,帮助解决问题。开展“台资企业走访季”等活动,定期走访境内台资企业,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和面临困难,帮助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对部分台资企业面临的招工难问题,台办帮助联系劳务市场,举办招聘会,解决招工问题。以《两岸一家人》为平台,为台资企业做品牌推广,提高知名度。针对一部分企业面临的产品竞争力弱、利润低状况,建议转型升级,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强竞争力。

  深化“台商零投诉”活动成果,提高服务水平。认真践行“一线工作、星级服务、限时办结”工作机制,提高台商满意度,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实行24小时值班制,建立企业联系人,每个台资企业都有包靠联系干部,台商可以在第一时间联系到台办干部职工。(中国台湾网昌乐县通讯员 刘树明 冯文杰)

[责任编辑:李瑞艳]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