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网6月14日福州消息 福建农林大学始终注重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充分发挥学校人才优势、学科优势和科研创新优势,把科技服务企业作为学校服务社会的重要工作列入计划。近年来,借力校地合作和“6·18”平台,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不断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把“服务”这篇文章扎实地写在海峡西岸这片热土上。
助企业大展宏图
科研只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变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自2003年我省举办“6?18”以来,福建农林大学就把“6·18”作为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积极主动参加项目成果对接活动,并通过“请进来”或“走出去”的形式与企业进行互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福建森宝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饲料加工、种鸡种猪繁殖、肉鸡生猪养殖、屠宰、深加工为一体的农牧食品加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产品包装档次,延长保鲜期是该公司加快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010年4月,公司通过“6·18”平台,与福建农林大学对接了“一种可食性耐水高温复合凝胶抗菌膜及其制备方法”的专利包装技术,将纸质、塑料包装替换为可食膜包装,在提高包装档次的同时,延长食品保鲜期,避免白色污染,实现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平和琯溪蜜柚曾一度出现果肉木化。2004年“6·18”,平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福建锦溪集团有限公司与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成功对接,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有效解决了蜜柚果实容易出现粒化、裂瓣和采后酸化等问题,琯溪蜜柚不但品质得到显著提高,外观也得以改善,顺利打开国际市场。
2001年福建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还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2008年却成为国内在香港成功上市的首家茶企业。公司负责人说,企业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福建农林大学的技术支撑。早在2003年第一届“6?18”,该公司就与农林大学成功对接“有机茶的生产技术”,企业以其安全可靠优质的产品深获消费者青睐,知名度迅速提高,市场拓展逐步加快,每年销售量以20%-30%的速度增长。第六届“6?18”,该公司又与农林大学对接了“武夷岩茶有机栽培及标准化加工新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同时校企联合成立福建武夷岩茶技术创新中心。目前,双方已共同申请国家和省级科技专项十多项,双方合作的武夷山闽台乌龙茶种子资源库已经遴选出10个优良品系。
一个又一个这样的故事在八闽大地上演绎着。据统计,自2003年以来,福建农林大学以“6·18”为平台,先后推出3000多项科技成果进行转化,对接成功1617项,有效服务了1000多家企业,项目涉及粮、油、茶、果、蔬菜(食用菌)、动物产品、水产品、林副产品、材料、机械等。连续8届“6·18”,农林大学对接项目数、获省促进项目成果转化扶持资金的项目数均居所有参会高校和科研院所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