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网6月14日梅州消息 12日,国台办主任王毅在厦门宣布,广东梅州、福建马尾和青礁、白礁慈济宫、湖南芷江、海南保亭以及山东威海等六处新设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为两岸民众创造更多回顾历史、品味文化和畅叙亲情的机会。
梅州市作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是广东省第一家,以两岸客家文化交流为主的基地。围绕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举办各项活动,形成对台工作品牌,搭建与台湾交流合作的平台,构建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载体,培育两岸两地合作共赢的优质“土壤”;开启两岸沟通、了解的窗口,搭建双方相互展示、牵手合作的舞台,开辟新的渠道,对促进客家文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是世界上最有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既是客家人南迁的最后一个落脚点,也是明、清以来客家人衍播四海的出发地。梅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实验区保护区。全市总面积1.59万平方公里,2008年末户籍人口505万人。现辖梅江区、兴宁市、梅县、平远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8个县(市、区)。
梅州是集客家文化之大成的“世界客都”。梅县话是全球客家人公认的客家话标准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客家话播音员全部选自该市;梅州山区百姓的家传服饰仍有汉唐遗风;优美隽永的客家山歌和有“南国牡丹”之誉的广东汉剧蜚声海内外;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五大特色建筑之一的客家围龙屋,在梅州保存最多、最完整,总数达2万余座。还有风味独具、色味俱佳的客家美食。其中,客家山歌、广东汉乐等12个项目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我市有叶剑英元帅故居、丘逢甲故居2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25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抗日名将谢晋元故居正在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梅州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南宋时塾学遍布,明清时科甲兴盛。现在仍有保存完整的梅州孔庙、五华长乐学宫、兴宁学宫等教育场所。特别是清中叶以来,梅州涌现出“广东第一才子”宋湘,近代洋务运动风云人物丁日昌,晚清著名诗人、保台义士丘逢甲,清末著名爱国诗人、外交家黄遵宪,叶剑英元帅等杰出历史人物。辛亥革命以来,梅州先后走出了241名大学校长(书记)、473位将军、23名中国两院院士,同济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名校都有梅州人担任过校长,梅州还涌现了一批客属商贾巨子。中国第一条商用铁路建造者张榕轩、张耀轩,第一个获得国际金奖白兰地酒的创始人张弼士等著名客商都出自梅州这块神奇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