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台湾学者撰祭文褒扬刘铭传一生 曾数易其稿(图)

2011-04-12 15:05:00
来源:合肥晚报
字号

范光陵在安葬仪式上读祭文

上午10∶30

  今天上午举行的刘铭传遗骨安葬仪式上,范光陵代表台湾人民宣读刘铭传祭文,这篇440字的祭文由这位国际著名的“三冠才子”亲自撰写,祭文创作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昨天晚上,本报记者对范光陵进行了独家专访。

  废寝忘食数易其稿

  昨天晚上,记者在范光陵下榻的酒店找到了他,他正与刚刚赶来合肥参加刘铭传遗骨安葬大典的中国国民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李茂荣、中华民族和平发展促进会海峡两岸文化交流联谊会会长张顺心等台湾政界、文化界人士一起和刘铭传后人、《刘铭传》纪录片的创作人员进行着交流。得知记者要采访祭文背后的故事,这位有着诗人气质的合肥老乡欣然应允。

  “前8列的32句话说的是刘铭传的杰出品格及人生的若干重要经历,第9~14列的24句话说的是刘铭传在台湾的丰功伟绩,第15~18列的16句话说的是对两岸分开60年的悲凉,对两岸早日统一的期望,第19列到第22列的16句话是今天台湾各界对刘铭传的敬仰。”范光陵指着祭文一一仔细分析。“我用了1个月的时间写这篇祭文,至少修改了数十遍,有时候半夜3点还要爬起来修改。昨天下午我还和台湾的文化界同仁又反复交流,对祭文中的2句话又进行了细微的修改,将‘寸土不可让’改为了‘沪尾土不让’,将‘在野诗影月’改成了‘在野诗棋酒’。”

  祭文不仅仅是礼仪

  “这篇祭文不仅仅是一种礼仪的需要,它更是一篇代表台湾人民的祭文,是一篇代表台湾人民心声的祭文。”范光陵介绍,在写此篇祭文的过程中,他与台湾地区现任最高领导人马英九以及自己的学生、朋友等上千人有过交流,马英九听说他要回大陆参加刘铭传遗骨安葬仪式时,竖起了大拇指,而他所有接触的人都对刘公大加赞赏,整篇祭文的灵感也缘于与台湾各界的交流。“刘铭传的历史作用不仅仅在于他的赫赫战功,还因为他是台湾和大陆的重要纽带,刘铭传建成了台湾第一条铁路,在台湾创新教育体制,在清朝最腐败的时候在台湾提出了现代化,搞起了洋务运动,带来了种种创新思想,刘铭传对台湾的贡献是两岸人民的共识。”范光陵说,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的遗骨也已经漂泊了115年,站在台湾人民的立场,此次刘铭传遗骨安葬意义重大。

  未来皖台交流更紧密

  当记者询问范光陵刘铭传遗骨安葬后,将来会不会每年都有台湾同胞前来祭拜时,范光陵肯定地说:“刘铭传在台湾的地位太重要,这是一条纽带,我们今天来只是第一批,以后肯定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台湾人会去肥西刘铭传墓园祭拜先公。”范光陵透露,回台湾后,他计划4月23日在台北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向更多的台湾同胞通报刘铭传遗骨魂归故里的消息。“我是安徽人,我的母亲是合肥人,我小时候在西乡周大郢住过,先父苑声先生曾捐资修建潜山野寨中学,先父过世时我曾带着他的骨灰及一批文物回过潜山,也到过合肥,此后又曾陪着母亲回过合肥,我对合肥感情深厚,抛开合肥老乡的身份不说,我也一定会努力当好合肥的宣传员,做好两岸文化交流的使者。”

  尽管采访时已近深夜,尽管第二天还要早起,但面对家乡媒体的采访,范光陵依然精神抖擞,与记者整整交流了近2个小时。采访结束时,他欣然拿起毛笔为本报题词(如图),“这4句话代表了我最大的心愿,与《合肥晚报》读者共勉。”

  台湾人民祭刘公铭传文

  农家出俊杰 青史产名帅

  年少英雄壮 肃然文武才

  扫逆如破竹 驱洋创奇采

  铭字营传名 威扬海内外

  把酒读史记 长啸吟诗来

  相交有布衣 白眼贱敛财

  独步河山内 孤高与人殊

  归隐合肥西 德泽满路途

  周济无依人 修筑先贤庙

  自有处世格 无求众理晓

  挥刀如追风 铁马共死生

  了然人生味 得失似微尘

  在野诗棋酒 读书兼华洋

  圣恩再召唤 临危赴海疆

  中法燃烽烟 领衔尚书郎

  基隆血战烈 沪尾土不让

  忆昔晚清史 历历悲与寒

  台湾初建省 吾公抚边难

  海防日以固 盗贼不敢犯

  吏治月更明 官员敬规范

  铁路转千里 交通瞬息至

  商贾客如云 民生养以时

  创办新教育 开张煤矿源

  增设府县广 洋务运动先

  抚藩垦荒忙 整理财政清

  田赋济人民 太子太保勤

  苦干成实务 台湾化现代

  七省藩篱立 南洋枢纽台

  宝岛今日兴 吾公着先鞭

  基石为前导 龙子勤以变

  今人飘零久 苍茫六十年

  天涯飞残雁 泣老奈何天

  海角浮沉泪 一心望旧园

  落寞天之涯 少颜成老颜

  腹满心常空 古今无比怜

  何日早回家 再结亲情缘

  台人忆吾公 眉飞色亦豪

  英九意如何 竖指赞曰好

  岛内政要群 人民社会团

  感念建台功 代祭大潜山

  牵起血源线 学宣众家愿

  高陵拔地出 永立天地间

  无边帆影远 载得多少情

  海峡长风长 长系两岸心

  复以七言新古诗谨志之曰

  一念如月缺又圆

  忧乐在心因与果

  海天鹤舞散新花

  两岸一家归故国

  台湾中华文化协会会长

  中国首次世界诗人大会主席

  辛卯春月 范光陵 敬书代祭于大潜山

  人物简介

  范光陵,祖籍安徽,范仲淹后代。世界文化总会主席、台湾中华文化协会会长、中国首次世界诗人大会主席、中华工商管理学会主席,是“电脑”一词的创始人,中华文化诗歌复兴人,新古诗运动、诗意油画、诗意管理学创始人,被国际称为“三冠才子”:即桂冠诗人、中华电脑之父、企管大师。他以诗书画三绝名满国际,曾获诺贝尔文学奖三次提名,美国莎士比亚文学奖获得者,1988年6月他带领了台湾40年来第一个文化经济团访大陆,开创了两岸破冰之旅。其母李国彝院士是世界模范母亲、百龄诗人、台湾国民党党务顾问,也是最高党龄党员之一、合肥百年杰出女性之一。

  刘铭传是两岸重要纽带

  此次刘铭传遗骨安葬大典上,除了范光陵院士外,还有4位台湾友人从台湾飞来参加。

  这4位台湾友人分别是:中国国民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中华海峡两岸多元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长李茂荣,中华民族和平发展促进会海峡两岸文化交流联谊会会长、海峡两岸和平法研究院研究员张顺心,台湾中华工商管理学会秘书长肖剑,台湾中华文化协会助理秘书长王琳。

  昨天晚上记者在对范光陵院士专访时,他们也都在座,大家共同认为,尽管两岸在文化领域还存在部分争议,但对刘铭传在台湾的贡献是毫无争议的,刘铭传是两岸关系的重要纽带之一,是两岸同根的重要见证,将来两岸文化交流会更加频繁。(记者 叶琳玲/文 马启兵 王月婷/图)

[责任编辑:薛白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