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前,进步爱国青年们向腐朽的旧中国发出了新时代的最强音,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序幕。近百年后,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与曾过着朝不保夕生活,时刻忧虑国将不国的前辈们相比,如今的青年们无论在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等方面均不可同日而语。但在时代发展的洪流面前,当下的青年们似乎又多了一些烦恼和焦虑。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年干部是推动国家发展的一股又一股“活血”。青年干部是应该充满朝气、活力和冲劲,而不过度关注物质追求的。但如今,“理想主义”成了胡思乱想甚至空想的代名词,精致的利己主义和赤裸裸的物质主义在青年人中弥漫。
我们经常听到个别青年干部在埋怨“官二代”、“穷二代”、“富二代”的“门第之别”,甚至对《人民的名义中》祁同伟这一角色产生了共情和共鸣。我们经常听到个别青年干部在羡慕别人住豪宅、开好车,年纪轻轻就创业发了大财,言语中满是焦虑不安与愤懑不平。于是有人自认“豪门再无贵子”,有人感伤“人生的理想越飞越低,低到只能在自己的城堡里贴地飞行”。
对青年干部而言,无论处在哪一岗位、哪一职级、哪一单位,都应该学会多点在泥泞中向上的勇气。当前,不少青年干部出了家门就进校门,刚一毕业就进了机关大门。他们年轻有活力,理论知识丰富,但一路顺风顺水的成长过来经历的挫折少、社会历练少、心气也高,与群众有一定思想上的隔阂。进入一线工作后,有的人出现眼高手低、脱离群众的毛病,还有的人受不了挫折、耐不住清苦、经不起考验,在思想上走进自哀自怨又不思进取的误区。
其实,青春如朝日,转瞬即逝。如果只看到了去往春天路上的泥泞,自然听不到耳畔春的呢喃,看不到枝头山花的烂漫,闻不到脚下泥土的芬芳。每一代人的青春都是不一样的,但奋斗、拼搏和挑战永远都是青春的注脚。我们或许因繁忙的工作、不被他人理解的痛苦、职业生涯发展的迷茫、增速较缓的收入、日渐高企的房价与不断上涨的生活成本感到焦虑不安,但唯有挑战过、奋斗过、拼搏过,我们才能在老了以后自信的说“我的青春我做主”。
青春应该与敢想敢拼并肩同行。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人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只会在起起伏伏中不断前行。失败和挫折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了敢于试错的勇气和改正错误的魄力,可怕的是失去了对“不可能”的追逐。在生命力最旺盛的时期,每一次挫折和苦难都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都是一次“引力弹弓”,帮助年轻人在逐梦路上朝着梦想彼岸更进一步。
青春应与甘于奉献相向而行。生存不能缺少“面包”,但人生不能只有“面包”。青年干部对物质有一定追求无可厚非,但奉献和付出才能证明人生的最大价值。“耶鲁村官”秦玥飞在学成归国后,放弃了眼前唾手可得的高薪职位,选择成为月薪仅1450元的村官。从投资回报率来说,他的选择是不明智且疯狂的,但他依然在奉献和付出后收获了诗与远方,更找到了“希望的田野”。
五四先驱李大钊先生曾这样激励青年学子,“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惟愿这番循循告诫依然能给青年干部不向困难低头的勇气、不向清贫屈服的心胸、不在攀比中扭曲的清醒、不因平凡而沉沦的坚韧。
[责任编辑:李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