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一周时间,两个基层干部的名字,分别登上中央级媒体重要版面,并在网上引起热议。
一位是廖俊波,生前是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长,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4月15日,新华社报道,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廖俊波同志任职期间,牢记党的嘱托,尽心尽责,带领当地干部群众扑下身子、苦干实干,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无愧于“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称号。
一位是黄大发,贵州遵义草王坝村老支书。4月19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在“要闻4”版以整版报道《一个人,一辈子,一道渠》记述了这位老支书的无悔人生。
这两位基层干部的事迹,在《人民的名义》电视剧正在热播的背景下,再次引起了人们对好官的讨论。
廖俊波:
“为官为政的最美注解”
2017年3月18日,廖俊波同志在赶往武夷新区主持召开会议途中不幸发生车祸,因公殉职。
“最近一段时间,《人民的名义》正在热播,达康书记因为正直干练而圈粉无数,可大家知道吗,福建政和县委书记廖俊波很像现实版的李达康,在他工作过的地方,他以人民的名义干事创业,让当地群众受益……正如臧克家先生所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滨州市网络文化协会会员高鼎元的这条微博,很好地概括了人们对廖俊波的感情。
百度指数是反映网上舆情热度的一个重要参考。在百度指数上,“廖俊波”整体搜索指数在4月15日这天飙涨10倍,达到17562。
“以人民的名义向廖俊波致敬”,新华网这个标题,在网络上广为流传,阅读量接近20万。借用最近热播的反腐剧《人民的名义》,这个标题传递出的是人民群众对好官员的期待。
微信公号“学习小组”也先后以《几个故事告诉你,总书记批示的廖俊波有多优秀》和《廖俊波去世,为啥这么多人如此伤心?》为题,刊发了围绕廖俊波的几篇重要报道,点赞比例均超过了平均水准。
也许正如网友“你不认识姝君的姝”所评价的那样:“以人民的名义赋予你生命的尊严、奉献的权利。这样的好干部在中国并不缺乏,他们只顾俯下身子为人民服务,不求成名,只为人民。”
2015年6月,廖俊波被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网友“双子座糖蜜”感慨,“不愧是全国百强县委书记,起到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广大党员树立了榜样,当代‘焦裕禄’!”
“甘当樵夫扎根基层,扑下身子真抓实干。”河南通许县委书记路云这样评价他。“樵夫”是廖俊波的微信昵称,这一非常贴切的名称,也最终上了人民日报报道的标题。
网友“喵喵Doo”的概括极为精准,将廖俊波视作好官的代表——“廖俊波同志用行动和担当书写了为官为政的最美注解。”
更多的网友则表达了钦佩之情。网友“佐助真帅帅帅”说,“廖俊波把一生都献给党和人民,我们以人民的名义向他致敬。”网友“嘉叶山舍”说,“以人民的名义向廖俊波致敬!真的可惜了,走在最拼搏的年纪。”网友“庾岭居士”说,“敢作敢为、敢于担当、敬业奉献、舍己为公,向英雄致敬!”网友“正直的向往明天1234”说,“政和县人民的骄傲!县委书记廖俊波去了,年仅四十九岁。人民想你永远在心里。祝廖书记一路走好。”
一些当地网友也从亲身经历出发,赞扬了这位好干部。网友“鹿果果果果”说,“一个很好的叔叔,儿时见过几面。很难受,他的风评在同僚和百姓里都很好。痛心疾首,希望廖叔一路走好。”网友“小猪笨笨-SLL”说,“我就是政和县的,家中也因为廖书记的脱贫项目得益。真的可惜了。一路走好,廖书记。”
黄大发:
“古有愚公移山,今有大发引水”
“这个横跨36年的故事,是一段注定流芳后世的佳话。”人民日报报道里这句话,引起了不少人共鸣。
网友“江子鸭”的评价颇具代表性:“古有愚公移山,今有大发引水!”网友“快乐似仙2004”的评价也很到位:“大赞黄大发老人,大家因为有他而大发。中国要多这样的黄大发,脱贫就快速多了。”
在另一舆情重要参考依据360指数上,“黄大发”的搜索指数在一天之内同比上升88.02%,媒体指数也在一天之内上升到157。在微博上,一天之内有上千条微博,点赞这位“当代愚公”。
“央视新闻”在微博上,以“微感动”为标签发出黄大发的视频,并配上一段话:“看完这段视频,告诉你村支书黄大发 ‘一生只为修一渠 ’的故事。他如今已82岁,党龄将近一甲子。致敬!”在这条微博下,有2600多名网友点赞,评论330条。评论中,网友纷纷点赞,“这才是做实事的好官”,“他很伟大”,“始终想着为人民服务”,“时代楷模”,“精神的力量”……
中国日报则别出心裁,在其网络视频节目中,让一位美国小哥埃里克·尼尔森去采访这位“新愚公”,并在尼尔森进村之前向他解释了“愚公移山”的意思。尼尔森发现,这位“战大山”的老支书,并没有靠神话传说中的天帝帮忙,而是靠着“拿生命去换”的勇气和决心,带领村民奋战30多年,徒手在悬崖上凿出一条数千米的水渠。考察完之后,美国小哥感慨:“我认为黄大发是一个智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和村民们证明了,没有信念和努力跨不过的高山。”
“学习小组”则以《不寻常!党报要闻版整版报道一个老支书》转载了人民日报的文章,并在一天之内收获了6万点击量。学习小组的文章下面,1300多名网友为这位老支书点赞。
在各大网站、微博上,网友们的留言热情洋溢。网友“两江之风”评价说:“精神不灭,力量永存!”“申瑞Sara”留言说:“不得不说老一辈人的这些精神,真的令人敬佩。”网友“lzd二得”留言说:“一种信念,支撑多年,公而忘私,基本底线。”网友“茅石惊雷”留言说:“新一代红旗渠,新一代愚公移山。”网友“长治大哥”留言说:“这是一种行动,这是一种精神!让我们继承它,发扬它!”网友“玲姐爱厚厚”留言说:“这样一心为民的好支书,值得称赞。”网友“祖誉妈妈”留言说:“致敬那些辛苦的人们。”网友“远处的烟雨”留言说:“感动,震撼!感谢这样长期坚持农村一线、为村民饮水尽力一生的老村支书。”
网友“千年孤独走不回”还特地留了首打油诗:“愚公移山翻新篇,三山三壁三涯穿。三旬光阴甘泉引,八旬老翁工匠心!”(记者 刘少华)
[责任编辑:李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