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17年第1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各项发展指标的公布,蒙在中国经济的面纱被迅速揭开,各种怀疑中国经济、看空中国经济、唱衰中国经济,以及针对中国经济发展预期的各种悲观论调也被一扫而空,中国经济企稳向好的局面已经全面显现,各项改革也取得了扎实的初步成效,中国经济已经站在一个全新发展周期的新起点。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宏观经济在2017年第1季度所呈现出的一系列引人瞩目的新特征,充分说明中国当前经济运行中的关键风险点已经得到充分关注和有效控制。
第一,制造业稳健复苏,竞争力不断加强。“脱实向虚”以及中国制造业发展动力的弱化,一直是“质疑”、“看空”和“唱衰”中国经济的主要因素所在。而恰恰是2017年第1季度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部门的稳健复苏,使中国宏观经济呈现企稳反弹现象的核心力量,进而表明中国经济“脱实向虚”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弱化的态势得到初步逆转。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工业部门复苏态势明确坚实,工业部门新动能支撑力量逐步强化。2017年第1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8%,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0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加快0.8个百分点。更为重要的是,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4%和12.0%,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6.6和5.2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快2.6和2.5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23.2%。二是工业部门供需结构性失衡关系得到有效治理和调整,企业利润增长能力得到加强。PPI同比涨幅自从2016年9月走出了长达 54个月的紧缩状态后,其涨幅在最近5个月内呈现持续大幅扩张的势头,在2017年2月高达7.8%,3月虽有所回调,但也高达7.6%。由此带来的是,2017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1.5%,比上年全年加快2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92%,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三是制造业部门整体呈现加快向中高端升级迈进的均衡发展态势。不仅仅是包括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在2017年第1季度呈现加速扩张态势,即便是一些重点的传统行业,在产品竞争力、产品品质、生产工艺水平、全要素生产率等方面都有显著提升,与以往的传统制造业竞争力来源不可同日而语。
第二,多项措施并举,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中国经济运行中的局部性和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已经得到充分地科学认识,政府正在采取各种综合性、配合性、针对性的措施加以应对和防控。当前,在“怀疑”“看空”和“唱衰”中国经济的诸多声音中,一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声音是针对“金融风险是中国经济最大风险”问题的担忧。毋庸置疑,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巨额地方债务、房地产泡沫、互联网金融泡沫、民间非法集资和高利贷以及各种高杠杆高负债风险等一系列问题,以及消除僵尸企业和全面推进去产能工作可能引发的银行风险等问题,均有可能成为导火索,迅速引发引爆局部性甚至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大中国经济的发展风险,破坏中国经济推进大改革的基础。事实上,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早已高度关注到中国经济运行中的各种可能的短长期金融风险,已经采取了各种政府和市场相结合、以管控和防范两种手段相融合的综合政策措施,来主动加以破解和化解。目前来看,中央提前部署和强化督察的防范和化解局部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工作,已经取得了确定性的初步成效,是中国经济2017年第1季度能够企稳反弹的重要保障。
第三,坚持改革开放,增强对外投资吸引力。针对当前中国对外投资吸引力是否下降的问题,也是诱发“怀疑”、“看空”和“唱衰”中国经济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中国吸引外商投资金额的增速出现了逐步下降甚至负增长的态势,这就引发了对中国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以及中国是否坚持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基本战略的双重担忧。事实上,中国吸引外资正在呈现两个新特征:一是外商投资复苏苗头初现,说明中国巨大的增长潜力仍然具有很强的对外吸引力。2017年1-2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860家,同比增长13.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386.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3%。但是,2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8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2%。二是外商投资结构性变化趋势明显,服务业和高端工业以及新兴产业正成为投资新热点。2017年1-2月,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1038.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占外资总量比重的74.9%。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336.3亿元人民币,占外资总量比重的24.3%。但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28.3%和37.7%。最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人均GDP当前只有8000美元,经济增长的潜力仍然巨大,而且,中国中产阶段的稳步扩大以及消费需求结构的高端化现象如此突出,必然会对国外投资形成持久的吸引力,中国作为全球最有活力的投资热土的地位短期内不会被动摇。而且,中国在2017年初启动了新一轮的对外开放改革,通过扎实推进继续减少外资准入限制,着力推进投资便利化,努力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以及深化外资领域的“放管服”改革这三个方面的政策措施,提升和强化了中国作为全球最具竞争力和吸引力投资目的地的核心地位。
第四,加强房地产行业管控,促进实体经济协同发展。不少人担忧中国的房地产泡沫风险继续加大,怀疑中国地方政府能否摆脱土地财政和房地产投资的依赖型发展模式,最终导致中国经济风险的累积叠加以及泡沫破裂。事实上,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去库存”重点任务的推动下,在2016年推出的史上最为严格的“一城一策”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制约下,在“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全新发展定位的引导下,中国的地产投机泡沫风险得到初步有效遏制,房地产行业正在逐步走向稳步健康发展的长期轨道之中。2017年的第1季度的数据就说明了这一点,呈现出去库存工作加快和房地产投资合理增长的双重良好局面。一方面,2017年第1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9.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6.9%。2017年3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68810万平方米,比2月末减少1745万平方米。另一方面,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9.1%,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2.2个百分点,比今年1-2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而且,我国现在不仅仅针对房地产行业的需求侧加以控制和梳理,也针对供给侧施加全新的改革思路和措施,通过限制土地出让价格的最高价和调整土地结构性供给方式,逐步扭转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发展模式,打造房地产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相兼容的中国特色的全新发展模式。
[责任编辑:李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