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把握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的本质特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要健全吸纳民意、汇聚民智工作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走好新形势下的群众路线。科学把握网上群众路线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是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上群众路线重要论述的首要选项,也是科学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的逻辑前提。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网上群众路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新时代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在哪儿,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提高通过互联网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
展开来讲,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的主体是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客体是网民(群众),目标是通过互联网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方式是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途径是网络,要求是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的本领。从核心价值和基本内涵看,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有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立场的坚守、对人民利益的实现、对人民需求的满足和对人民力量的依靠,是新时代全过程人民民主最真实、最生动的展现,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彰显与时俱进精神
网上群众路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新时期的延伸拓展,它实现了在空间范畴、服务对象、沟通方式和话语体系上的多维重塑,彰显了与时俱进的精神。
在空间范畴上,侧重“现实”向“虚拟”空间的转移。不同于传统的现实社会“面对面”交流,网上群众工作是在虚拟空间“键对键”进行。在服务对象上,侧重“群众”向“网民”身份的转换。传统的群众工作对象是“群众”,群众上了网就是网民,网络化时代的工作对象就随之转化为“网民”。网民在一定意义上代表着群众,但也不完全等同。在沟通手段、载体上,侧重“线下”与“线上”的结合。不限于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座谈、设立意见箱等传统工作载体,而是运用领导干部信箱、微信、政务微博、网上留言板、网上办事大厅等网络化、信息化支撑的新手段、新载体,加强线上互动、线下沟通。在话语体系上,侧重“说什么话”和“怎么说话”的转变。要贴近网民,善用网言网语,在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上下功夫,用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实行精准化、分众化、及时性的引导。
突出平等互动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曾强调,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扁平化、交互式、快捷性优势,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用信息化手段更好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决策施政。
互联网的开放性、扁平化、交互式、便捷性的特征,决定了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要注重网络平等和双向互动。广大群众克服现实中沟通的顾虑,基于平等的地位,通过网络表达利益诉求、反馈意见建议和进行政治参与监督更便捷、更广泛、更直接。领导干部要积极适应新环境,强化网络群众路线思维,尊重和倾听网络上的民情民声甚至某些民怨和意见,深入与网民平等交流、坦诚沟通。各级党政机关要主动搭建网络宣传平台、网络对话平台、网络服务平台,改变以往比如政务公开栏、报刊媒体等单向的传播形式,有效利用网络与人民群众进行双向互动,加强党群网络的广泛交流,实现信息平等化传播,推进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