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深刻认识和把握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历史责任

2022-11-16 08:55:0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字号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作者:黄一兵(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党的二十大深刻总结我们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经验,系统阐述了“两个结合”要求,精辟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号召全党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充分彰显了我们党高度的理论自信和巨大的历史勇气。

  1、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它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它贯穿着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回望百年奋斗历程,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首先要解决的是态度问题,即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一经诞生就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鲜明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一百多年来,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使党得以摆脱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以唯物辩证的科学精神、无私无畏的博大胸怀领导和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今天,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

  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革命战争年代,“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错误领导曾经给革命造成极大损失。毛泽东同志坚决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错误倾向,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命题,强调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坚持解放思想,打破思想僵化,强调“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一定要有发展的观点。”“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也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在发展,事业在前进。今天,时代变化和我国发展的广度深度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我们不能简单拿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当年所说的话来套今天的中国实际,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而是要坚定不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坚持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更好坚持。

   2、“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原创性贡献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在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明确提出了“两个结合”的重大论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个重大论断进行了充分而深入的阐述。“两个结合”以宏阔的历史视野、深邃的理论思考,大大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规律性认识。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不是要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句,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而马克思主义能不能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能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如果墨守成规、思想僵化,不仅党和国家事业无法继续前进,马克思主义也会失去生命力、说服力。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我们要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更好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真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和“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只有坚定不移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才能使马克思主义从“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真正转化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既有效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也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只有坚定不移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又使马克思主义具备中国形式、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更好繁荣中国文化、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放异彩。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理论创造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理论创新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深刻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根据时代发展和实践变化,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构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党的二十大报告用“六个坚持”作了概括和阐述。

  坚持人民至上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追求。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

  坚持自信自立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属性。理论的自信自立是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坚定信仰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的。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只有用这一科学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中国共产党人才能自信从容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把中国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坚持守正创新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突出品格。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的实践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两个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坚持问题导向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点。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科学理论之所以科学,就在于坚持把问题作为创新的起点和动力源,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宽广视角,聚焦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全面把握,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着力解决什么问题,有力推动了事业的不断前进和发展。

  坚持系统观念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原则。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推进改革发展、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真正掌握规律,妥善处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种重大关系,形成最为有利的战略布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

  坚持胸怀天下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崇高境界。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坚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六个坚持”构成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贯穿体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的全部内容之中,既是我们深刻理解这一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点,也是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点。做到了“六个坚持”,我们对真理的认知就会更加深入,对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就会更加显著,就能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4、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根本要求

  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六个坚持”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凝练的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正确路径,为把握好、运用好党的创新理论的思想精髓、进一步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提供了“金钥匙”,为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解决了“桥和船”的问题。

  坚持人民至上,要求我们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坚持自信自立,要求我们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四个自信”,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

  坚持守正创新,要求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坚持问题导向,要求我们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坚持系统观念,要求我们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坚持胸怀天下,要求我们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也永无止境。新征程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好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一定能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责任编辑:黄晓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