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教育科技人才强大合力
作者:邓智团(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着眼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先后实施并长期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时代新征程,立足新的使命任务,党中央对教育、科技、人才事业首次进行一体化部署、一体化推进,既是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未来发展的深远谋划,为新时代教育科技人才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集聚教育、科技和人才的协同力量,将有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共同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加强对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也必将显著提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安全性。
教育、科技、人才事业的一体化部署,突出了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新征程,要尊重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在教育、科技、人才事业自主优化发展的基础上,注重教育、科技、人才事业的一体化联系,统筹推进三者协同发展,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劲支撑。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科技创新提供强大资源。要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变革,不断吸引并培育引领世界科学前沿和文明潮流的顶尖人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大力营造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科技教育工作者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强化基础研究,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坚持“四个面向”,聚焦事关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核心领域,部署一批战略性、储备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项目,破解高科技领域“卡脖子”难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增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形成中国特色国家实验室体系,推动国家科研机构建设高水平原始创新策源地,推动科技领军企业牵头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不断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快探索“企业出题、科研机构答题”的科技发展新模式,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加强有组织科研,减少单打独斗资源分散的无效损耗。
增强人才引领驱动,做好育才引智用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活动自身规律,努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同时,面向世界吸引、汇聚一流人才共谋科技创新,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坚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建构科学规范、开放包容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制度优势。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培养,探索符合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的全链条培养体系,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为人才减负松绑。
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要努力提升高质量教育体系,为实现人才和科技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为人才汇聚、人才培育创造条件,让更多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持续完善人才布局和建设高水平人才体系,更好支撑我国教育体系升级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