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细节感受脱贫攻坚的分量
作者:章清(媒体评论员)
正在北京展览馆举行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上,一处展品格外引人注目——
一摞摞的责任书,签着大名、盖着红章,这是十八洞村、双龙镇(排碧乡)人民政府、花垣县人民政府、湘西州人民政府、湖南省人民政府直至国务院扶贫办的五级责任书;一个帆布口袋左边装着手电、右边装着水杯,这是广西防城港市贫困村党组织给驻村扶贫干部配发的工作包……
一件件带着体温、带着汗水的实物展品,将观众再一次拉回这场彪炳史册的脱贫攻坚战现场,体悟这些展品背后的艰辛与付出,我们不难得出这个结论:这的确是一次动员了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指出的:“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对中国乃至世界具有深远影响。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进行了长期艰辛奋斗。2012年12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
2012年年底,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党中央就突出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承诺“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从提出精准扶贫理念,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实施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五个一批”,到把精准脱贫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进行全面部署。8年间,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
起于微末,发于华枝。于是,我们看到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将最美的年华奉献给脱贫事业。甚至在这条新时代的长征路上,超过1800人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将生命定格在了扶贫的战场。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仍然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的重要工作内容。但只要有信念,我们就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