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追求美好生活是永恒的主题,是永远的进行时
“老工人们搬进改造后新房的欣喜表情,我永生难忘。”在党的二十大中央和国家机关代表团讨论现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院长孙娟代表讲述了上海普陀区曹杨新村改造项目带来的变化。原本楼道里的公共厨卫巧妙腾挪后,每家每户拥有了独立的厨卫;符合条件的老楼加装了电梯,过去蛛网般的架空线消失在地下;与此同时,砖红瓦片、老式木窗等得以保留,让小区留住了历史记忆。2022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考察时指出,“老旧小区改造是提升老百姓获得感的重要工作,也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内容。”新时代十年来,全国改造棚户区住房四千二百多万套。老旧小区居住条件的显著改善,成为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价值追求的一个生动写照。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了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其中一个原则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新征程上,我们必须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一路走来,我们紧紧依靠人民交出了一份又一份载入史册的答卷。2021年9月14日,在陕西省榆林市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疏属山下九真观的中共绥德地委旧址。展厅里有两行字十分醒目:“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习近平总书记轻声念了出来并说道:“端端地,这是关中话,稳稳正正地。”一个“端端地”,映照着我们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光荣传统。回望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百年奋进,初心如磐。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党,始终是为人民利益奋斗的政党,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支持,正是因为造福了人民。我们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新的赶考之路上,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就一定能够领导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胜利。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追求美好生活是永恒的主题,是永远的进行时。面向未来,我们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前进道路上,无论是风高浪急还是惊涛骇浪,人民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永葆为民造福的初心使命,激发“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与人民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我们必能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