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作者:孙壮志(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郭晓琼(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2013年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潮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弘扬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精神,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目标,奉行以人为本、造福于民的宗旨。经过多年努力,“一带一路”建设成果丰硕。共建“一带一路”正在成为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论述成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大意义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人类社会充满希望。同时,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
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顺应了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促和平、谋发展的愿望。“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沿线各国发挥自身优势,破解发展难题。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对我国来说,首先,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我国对外开放区域结构转型的需要。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我国开放空间从沿海、沿江向内陆、沿边延伸,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其次,顺应了我国要素流动的需要。近年来,我国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升,已经出现了市场、资源能源、投资“三头”对外深度融合的新局面,只有坚持对外开放,深度融入世界经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再次,顺应了我国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需要。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加强顶层设计、谋划大棋局,既要谋子更要谋势,逐步构筑起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积极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商建自由贸易区,使我国与沿线国家合作更加紧密、往来更加便利、利益更加融合。
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为国际社会搭建合作共赢新平台。这个倡议源自中国,属于世界,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致力走出一条和平、繁荣、开放、绿色、创新、文明之路,为各参与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丰富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一带一路”倡议的精神、目标、原则、宗旨等,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行稳致远提供了根本遵循。
弘扬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促进文明互鉴。”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之路,更是一条友谊之路。在中华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中,逐步形成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特征的丝绸之路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丝绸之路精神,把我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一带一路”倡导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倡导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尊重道路选择。”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不能要求有着不同文化传统、历史遭遇、现实国情的国家都采用同一种发展模式。各国体量有大小、国力有强弱、发展有先后,但都是国际社会平等的一员,都有平等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的权利。“一带一路”倡议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客观理性看待别国发展壮大和政策理念,努力求同存异、聚同化异。
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追求的是共同发展。我们既要让自己过得好,也要让别人过得好”。中华民族历来注重敦亲睦邻,讲信修睦、协和万邦是中国一以贯之的外交理念。中国倡导的新机制新倡议,不是为了另起炉灶,更不是为了针对谁,而是对现有国际机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目标是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
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共商,就是集思广益,好事大家商量着办,使“一带一路”建设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体现各方智慧和创意。共建,就是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各方优势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聚沙成塔,积水成渊,持之以恒加以推进。共享,就是让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打造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这一倡议的初衷和要实现的最高目标,就是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框架内,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
坚持正确义利观。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处理好我国利益和沿线国家利益的关系,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的关系,对外开放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关系,务实推进和舆论引导的关系,国家总体目标和地方具体目标的关系。“一带一路”建设不仅仅着眼于我国自身发展,而是要以我国发展为契机,让更多国家搭上我国发展快车,帮助他们实现发展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正确义利观,以义为先、义利并举,不急功近利,不搞短期行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诚心诚意对待沿线国家,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要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同沿线国家开展合作,让沿线国家得益于我国发展。要实行包容发展,坚持各国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情和发展阶段不同,文化上也存在差异,共处时必须相互尊重、包容差异,共事时必须帮贫扶弱、均衡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是沿线各国共同的事业,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合作好、发展好、分享好。
基本路径
“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1月4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上强调,要做好“一带一路”总体布局,尽早确定今后几年的时间表、路线图,要有早期收获计划和领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抓落实,由易到难、由近及远,以点带线、由线到面,扎实开展经贸合作,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干起来。
积极推动互联互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希望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合作,实现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政策沟通、民心相通,共同打造开放合作平台,为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力。共建“一带一路”,关键是互联互通。我们要建设的互联互通,不仅是修路架桥,不光是平面化和单线条的联通,而更应该是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应该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齐头并进。这是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大联通,是生机勃勃、群策群力的开放系统。要打造全方位的互联互通,推动形成基建引领、产业集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综合效应。
明确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要求。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方面,要切实推进规划落实,重点支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经贸产业合作区建设、产业核心技术研发支撑等战略性优先项目。要切实推进统筹协调,坚持陆海统筹,内外统筹,加强政企统筹,鼓励国内企业到沿线国家投资经营,也欢迎沿线国家企业到我国投资兴业。要切实推进关键项目落地,实施好一批示范性项目,让有关国家不断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要切实推进金融创新,打造多层次金融平台,建立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长期、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金融保障体系。“一带一路”建设既要确立国家总体目标,也要发挥地方积极性。地方的规划和目标要符合国家总体目标,服从大局和全局。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参与国际竞争能力、倒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上来。要立足本地实际,找准位置,发挥优势,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果,努力拓展改革发展新空间。
确定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方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规模和资源禀赋优势明显,互补性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要把握历史机遇,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向更高水平、更广空间迈进。构建“一带一路”互利合作网络,在自愿、平等、互利原则基础上,携手构建务实进取、包容互鉴、开放创新、共谋发展的“一带一路”互利合作网络。共创“一带一路”新型合作模式,以“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发展规划对接为基础,以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纽带,以互联互通、产能合作、人文交流为支柱,以金融互利合作为重要保障,积极开展双边和区域合作。打造“一带一路”多元合作平台,推动各国政府、企业、社会机构、民间团体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利合作,增强企业自主参与意愿,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合作项目,共同打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主体、全方位、跨领域的互利合作新平台。推进“一带一路”重点领域项目,大力推进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建设,开办更多产业集聚区和经贸合作区,抓好重点领域合作。
根据形势变化不断扩展合作领域。稳妥开展健康、绿色、数字、创新等新领域合作,培育合作新增长点。着力深化环保合作,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着力深化医疗卫生合作,加强在传染病疫情通报、疾病防控、医疗救援、传统医药领域互利合作,携手打造“健康丝绸之路”。着力深化人才培养合作,倡议成立“一带一路”职业技术合作联盟,培养培训各类专业人才,携手打造“智力丝绸之路”。着力深化安保合作,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推动构建具有亚洲特色的安全治理模式,携手打造“和平丝绸之路”。加强基础设施“硬联通”以及规则标准“软联通”,畅通贸易和投资合作渠道,积极发展丝路电商,共同开辟融合发展的光明前景。实施好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
推动与各国发展战略对接合作。“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一带一路”已经与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蒙古国“草原之路”、土库曼斯坦“复兴丝绸之路”倡议实现对接合作,同欧洲“容克投资计划”、柬埔寨“四角战略”、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等对接达成共识。“一带一路”还实现了与沙特阿拉伯“2030愿景”、埃及“振兴计划”、塔吉克斯坦“2030年前国家发展战略”、伊朗四大走廊及跨境走廊对接,积极推动同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土耳其等国经济战略对接。
主要成果
9年来,经过各方不懈努力,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扎扎实实的成就。
一是合作范围不断扩大。截至目前,中国已与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已先后写入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机制成果文件。
二是设施互联互通不断深化。一系列重大项目在沿线国家落地生根。中老铁路实现全线开通运营,客货运输量稳步增长;匈塞铁路塞尔维亚境内贝诺段顺利通车;雅万高铁最长隧道实现全隧贯通;瓜达尔港具备了全作业能力,成为区域物流枢纽和临港产业基地。中欧班列开辟了亚欧陆路运输新通道,为保障国际供应链产业链稳定畅通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经贸交流与合作不断发展。截至2022年8月底,我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约12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超过1400亿美元。我国已累计与30多个共建国家和地区签署“经认证的经营者”互认协议,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
四是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不断健全。成立多边开发融资合作中心基金,10家国际金融机构参与。截至2022年7月底,我国累计与20多个沿线国家建立双边本币互换安排,在10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业务量和影响力稳步提升。
五是人文交流合作不断扩大。10余个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品牌逐步建立,其中,“鲁班工坊”在19个国家落地生根。丝绸之路国际剧院、博物馆、艺术节、图书馆和美术馆联盟、“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等运行良好,有力增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理解和认同。“丝路一家亲”行动持续推进,菌草、杂交水稻等“小而美、见效快、惠民生”的援外项目有效增进了共建国家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六是新兴领域国际合作不断拓展。深化数字与创新国际合作,打造了一批创新合作的新亮点。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抗疫协作,与共建国家开展疫苗生产合作,为支持发展中国家抗疫作出积极贡献。以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合作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新领域。
发展方向
近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完成了总体布局,绘就了一幅“大写意”,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面向未来,要聚焦重点、深耕细作,共同绘制精谨细腻的“工笔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努力实现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目标,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
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形势。总体上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经济全球化大方向没有变,国际格局发展战略态势对我有利,共建“一带一路”仍面临重要机遇。同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激烈竞争前所未有,气候变化、疫情防控等全球性问题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前所未有,共建“一带一路”国际环境日趋复杂。要保持战略定力,抓住战略机遇,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国内和国际、统筹合作和斗争、统筹存量和增量、统筹整体和重点,积极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开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是扩大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共建“一带一路”是和平发展、经济合作倡议,不是搞地缘政治联盟或军事同盟;是开放包容、共同发展进程,不是要关起门来搞小圈子或者“中国俱乐部”;不以意识形态划界,不搞零和游戏。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中国愿为世界各国带来共同发展新机遇,与各国积极发展符合自身国情的开放型经济,共同携手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不断迈进。
持续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深化政治互信,发挥政策沟通的引领和催化作用,探索建立更多合作对接机制,推动把政治共识转化为具体行动、把理念认同转化为务实成果。深化互联互通,完善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布局,深化传统基础设施项目合作,推进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合作,提升规则标准等“软联通”水平,为促进全球互联互通做增量。深化贸易畅通,扩大同周边国家贸易规模,鼓励进口更多优质商品,提高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促进贸易均衡共赢发展。继续扩大三方或多方市场合作,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深化资金融通,吸引多边开发机构、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参与,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深化人文交流,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大格局。培育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金融、电子商务、绿色能源等领域新增长点,着力再打造一批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的优质项目,推动各方合作再上一层楼,合力绘就精谨细腻的“工笔画”,共同实现高质量发展。
统筹考虑和谋划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完善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畅通安全的陆上通道,优化海上布局,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有力支撑。加强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衔接,推动来源多元化。民生工程是快速提升共建国家民众获得感的重要途径,要加强统筹谋划,形成更多接地气、聚人心的合作成果。
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愿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建设,倡导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要“交而通”,而不是“交而恶”,彼此要多拆墙、少筑墙,把对话当作“黄金法则”用起来,大家一起做有来有往的邻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将在传染病防控、公共卫生、传统医药等领域同各方拓展合作,共同护佑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共建“一带一路”也着力解决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分配差距等问题,让世界各国的发展机会更加均等,让发展成果由各国人民共享。世界银行有关报告认为,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有望帮助全球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我们将本着开放包容精神,同愿意参与的各相关方共同努力,把“一带一路”建成“减贫之路”“增长之路”,为人类走向共同繁荣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