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西对比视域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人民性
作者:王宗礼(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甘肃省人民政府参事)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化过程,是一个以工业化、城市化、政治民主化、文化世俗化为主要内容的持续而深刻的社会转型过程。伴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率先走向现代化国家的刺激示范效应,世界上各个民族、各个国家都会或迟或早地走向现代化,这是已经为世界历史发展所证明了的普遍历史进程。由于现代化率先发端于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以至于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西方式现代化道路的影响都将是持续和深远的。但由于各个国家历史发展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个国家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在实现现代化的价值目标、制度约束、动力机制、优先次序选择以及具体战略等方面必然存在很大差异,不可能千篇一律。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有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的现代化道路的权利,理应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尊重和理解。
西方式现代化道路最核心的特征是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体现的是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是以物的形式反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的范畴。追逐剩余价值、追逐利润,是资本与生俱来的本性。因此,为了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获取更大的利润,资本一方面成为资产阶级残酷剥削工人阶级、进行殖民掠夺的工具,另一方面,它也产生了“伟大的文明作用”,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它推动建立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和现代的世界市场,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打破了各国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的状态,促进了世界各国之间和个人之间的交往和联系。资产阶级还摧毁了封建的所有制关系,建立起了自由竞争以及与自由竞争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的经济统治和政治统治。可见,西方式的现代化道路是一条受资本主宰的现代化道路,是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人与自然相互割裂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
西方式现代化道路是基于西方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路径依赖以及特定的阶级阶层结构而形成的,并不适合所有的国家和民族。特别是对中国这样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近代以来又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的国家而言,试图全盘照搬或模仿西方式现代化道路显然是行不通的,只会变成帝国主义列强的附庸而遭受更加深重的剥削和压迫。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探索现代化的各种方案及其失败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是党和人民经过长期探索形成的人类现代化新道路,它建基于社会主义的价值立场和制度框架之内,从根本上突破了西方式现代化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老路,建构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道路,实现了人类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新突破,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以资本为中心的西方式现代化道路,说到底是追求资产阶级少数人利益最大化的实践过程,资本成为主宰社会的根本逻辑,现代化过程受制于资本、听命于资本、服务于资本,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本质上处于受压迫、受剥削、被统治的地位。而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工人阶级政党,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追求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解放和自由,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价值立场。中国共产党所奋斗争取的一切就是为了实现和满足人民的利益,坚持人民至上,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立场。正是这一根本政治立场,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无论是领导革命、建设、改革,还是带领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坚持将人民作为现代化事业最可靠的动力。任何国家的现代化都要在社会内部孕育出推动现代化的强大动力才能取得成功。西方式现代化的动力来自于资本无休止的逐利本性,正是依靠资本的这一本性,作为资本人格化的资产阶级才迸发出了强大的创造力和竞争力,推动西方式现代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虽然我们也要充分利用资本在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但决定现代化事业发展方向及其成败的归根结底是人而不是“物”。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民是历史的主体,必须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马克思曾指出,在整个历史发展的无限过程中,“人始终是主体”“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在长期的奋斗过程中,党深刻地认识到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推动历史前进中的决定性作用,人民群众不仅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体,而且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强大力量,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中坚力量。因此,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践进程中,只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尊重群众的历史首创精神,从群众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我们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应对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风险挑战,进而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顺利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共同富裕观。西方式现代化道路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现代化,它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现代化的必然结果只能是两极分化。当今美国社会出现的贫富分化、社会结构极化、政治撕裂等现象,正是这种现代化道路所带来的必然后果。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在规定性。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坚持把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现代化的崇高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党的十九大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之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并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必须明确,共同富裕并不单纯是指物质生活的富裕,而是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这就进一步明确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必然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促进的现代化,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代化,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根本宗旨的回归,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本质的体现,是对西方式现代化道路的根本性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