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夜间经济发展 释放服务消费潜力
作者:关利欣(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伴随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后工业化阶段,城市的消费功能愈发凸显,消费者的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夜间经济已经成为满足人们多样化消费需求的重要供给。发展夜间经济对于促进服务业加快复苏、释放消费市场潜力、提升城市魅力具有积极作用。促进夜间经济健康发展,需要注重多方协同发力,打造更加完善的夜间经济生态系统。
夜间经济发展如火如荼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使得城市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工作时间之外的夜晚成为人们放松和社交的重要时段。同时,城市功能逐步从生产转向消费,休闲、旅游观光、购物、娱乐、文化、体育、餐饮等服务消费需求加速释放,夜间经济由此逐步发展壮大。
20世纪70年代,英国伦敦为改善城市中心区夜晚空巢现象,提出发展夜间经济,并于1995年将其正式纳入城市发展战略。夜间经济创造的GDP相当于伦敦第五大产业,为伦敦提供了1/8的就业岗位。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有40多个城市发布过夜间经济相关促进政策。可以说,夜间经济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城市丰富城市内涵、吸引外地游客、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式。
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举措,促进夜间经济发展。青岛、杭州、成都、南昌、南京、西安、武汉、长沙等地先后出台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政策,通过打造形式多样的促消费活动,创新夜间消费场景,点亮夜间经济。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等地结合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发布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举办夜间消费节等系列活动,激发城市活力。2022年,北京发布《促进夜间经济繁荣发展的若干措施》,升级夜间经济“3.0版”政策;天津举办“津夜有你”第三届天津夜生活节,打响“夜津城”品牌;上海将鼓励发展夜间经济作为《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中提振消费信心的重要内容。
数据显示,夜间已成为我国居民消费的“黄金时段”。大型商场每天18点到22点的销售额占比超过全天的一半。21点到22点,是淘宝成交的最高峰,夜间消费占全天消费的比例超过36%;21点到23点,是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网站的访问高峰,各大视频网站流量猛增;22点到第二天凌晨1点,餐饮外卖的订单量出现明显增长。
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市场繁荣
夜间经济对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升城市魅力、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当前消费市场企稳复苏的形势下,夜间经济能够促进服务业恢复发展。
随着收入水平提升,我国居民消费升级步伐加快,文化、体育、娱乐、旅游等服务消费持续增加。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服务型支出突破1万元,占居民消费比重的44.2%。消费者在满足生存与安全需求后更注重精神需求的满足,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高层次需求相应增加。夜间经济作为现代城市消费经济,不仅能够为本地居民提供购物、聚会、休闲、体育运动等消费场景,还能够为外地游客创造有特色的旅游观光、演出赛事等消费体验,更好地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夜间经济是夜晚时间和城市空间的融合,是拓展城市发展时空、提升城市魅力和影响力的重要领域。随着后工业化社会到来,工业生产开始向城市外部迁移,服务经济和消费经济成为城市集聚的主要动因。夜间经济顺应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趋势,延长了城市的运转时间,拓展了城市的服务和消费功能,能够提升城市对商品、服务和要素等集聚能力,汇聚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从而增强城市活力、吸引力和影响力。
消费作为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循环的起点和终点,是一切生产活动的最终目的。2021年,最终消费支出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达到65.4%,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强劲动力。同时,我国居民消费近60%发生在夜间,并保持17%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夜间经济不仅成为释放消费市场潜力的重要抓手,也有利于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实现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更好地落实扩大内需战略。
夜间经济以零售、餐饮、旅游、文化、体育、娱乐等服务业为主,是服务民生、吸纳就业、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疫情期间,聚集性、接触性服务受到较严重冲击,众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面临经营困难。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形势趋稳向好,夜间经济能够推动服务业加快复苏,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多创新创业机会,带动服务创新和市场扩容,促进商、旅、文、体等服务业融合发展。
多措并举促进夜间经济发展
促进夜间经济健康发展,需要企业、政府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创新消费供给、优化消费环境、规范消费行为,打造更加完善的夜间经济生态系统。
首先,拓展多元消费场景。顺应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的多样化消费需求,结合夏日夜间经济所涵盖的假日休闲、夜间娱乐、消暑活动等多种场景,优化特色美食、购物娱乐、户外运动、旅游民宿等消费体验。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夜间体验消费项目,丰富夏日夜间经济业态模式,满足人们个性化、多层次、品质化的夜间消费需求。
其次,打造夜间经济品牌。借鉴世界主要城市夜间经济发展经验,推动会、商、旅、文、体融合发展,打造夜间会展、赛事、演出等活动品牌。突出城市自然资源、人文特色、历史文化等优势,营造更多可触、可感的消费场景,差异化打造夜间经济城市IP。结合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步行街改造提升等举措,完善消费载体空间布局,打造夜间消费集聚区,引导夜间消费潮流。
再次,完善城市管理与服务。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改善城市夜间交通、照明等系统,创新城市管理、环境卫生、社会治安、交通管理等社会管理方式,明确夜间固定及临时经营的时间、地点、经营范围等规则,延长博物馆、图书馆、音乐厅等现有日间设施的开放时间,形成政府推动、市区联动、部门互动、多方参与的夜间经济公共服务格局。
最后,倡导文明消费行为。提倡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引导形成文明健康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促进夏日夜间经济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