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贯彻新发展理念,走好新时代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2022-07-19 10:33:00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字号

  编者按: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凝聚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强大力量,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与光明网共同组织“实践新论·非凡十年”网上理论传播专栏,持续推出系列理论解读文章和新媒体产品,充分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系统总结十年来“中国之治”的伟大成就,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浓厚氛围。

  作者:常庆欣(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对于发展理念的重大升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作为“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新发展理念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彰显了党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对经济发展目标、原则与评价标准的统一。站在“两个大局”的历史高度回答好经济形势应该怎么看、经济工作应该怎么抓等问题,可以从根本宗旨、问题导向和忧患意识三个方面对新发展理念加以把握。

  从“根本宗旨”把握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在提升发展质量中促进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党和国家始终坚持把人民利益作为发展的核心导向,将人民视为“国之大者”,在现代化建设中注重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更加注重共同富裕问题”。从新发展理念诸要素指向来看,人民需求是“创新”发展的方向,其关键就是“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发展不“协调”是制约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障碍,因此推动产业结构之间、城乡区域之间、文明要素之间的协同发展,实际上就是强调人民在领域行业、空间格局、动力升级等方面对于美好生活的诉求;“绿色”发展关注合乎人性的存在基础与生活要素,天蓝、山绿、水清、环境优美是人民生活的增长点,因此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的实质就是要建设好具有生态文明底蕴的美好生活环境,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引领是中国经济“开放”发展的重要立足点,通过“一带一路”建设、金砖国家峰会、G20峰会等对外交往的重要平台,中国致力于“让增长和发展惠及所有国家和人民,让各国人民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日子都一天天好起来”,在不断为全人类创造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彰显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世界历史意义;围绕美好生活需要多元性、多样化以及高质量、高品质化的特点,“共享”发展则强调进一步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多层次、多领域、多环节充分落实好渐进共享、全面共享、高质量共享,让百姓有更多成就感和获得感。民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指南针”,因此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新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现实行动。

  从“问题导向”把握新发展理念,紧盯解决突出问题形成整体推进力量,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作为“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新发展理念是对新时代“什么是高质量发展”“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回答。一方面,新发展理念与“五位一体”“四个全面”总体性联动,为破解社会主要矛盾提供指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顶层设计,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内容的新发展理念,围绕增强创新能力、推动平衡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开放水平、促进共享发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强调以发展的动力升级、布局优化、可持续性增强、形态升级与效益提高为发力点,在总体布局与战略布局的意义上为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提供了具体指引,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向着更高效率、更可持续方向发展。另一方面,针对经济发展领域的具体现实问题,新发展理念注重要素间的内在关联性,强调通过发挥诸要素的整体作用以形成更加精准务实的举措,不断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难题。例如,当前我国生产和生活体系向绿色低碳转型仍面临诸多压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任重道远。新发展理念诸要素作用于这一战略目标,强调在创新发展中推动低碳技术的升级,“以增强共性技术研发能力为目标”实现产业结构低碳化;在协调发展中加强地方间能源发展关系的谋划,形成高效协同、互济互惠的低碳发展格局;在绿色发展中对生态环境保护资源有效利用整体增效进行系统规划布局,切实落实好“双碳”行动;在开放发展中继续打造绿色丝路使者计划等气候多边合作平台,提升全球范围的气候韧性;在共享发展中建立碳普惠的正向引导机制,调动社会公众积极加入全民减排行动。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因此,新发展理念着眼于系统把握新发展阶段的不同经济发展规律,指向高质量发展目标,从而切实解决好“发展起来以后”的新问题。

  从“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树立底线思维,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随时准备应对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党和国家首次把“统筹发展和安全”纳入“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并将其作为重点内容进行战略部署,强调要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努力实现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新发展理念是针对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形势提出的治本之策,是对国内经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逐步显现、国际经济运行下行风险较大这一科学研判基础上的积极回应。着眼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需要,新发展理念强调防范化解关键核心技术受限等经济安全风险、把握科学技术在经济安全体系中的时代跃升机会,从而更加前瞻性地看待、处理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各种隐患问题;强调资本服务于提高供给结构的灵活性、服务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从而更好地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不断提高资本运行的治理能力;强调保障粮食、能源、重要资源的供给安全,全面强化供应保障能力和实施全面节约战略,从而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筑牢筑稳发展之基;强调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以构建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为抓手,进一步构建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体的产业链和供给链,从而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为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高质量发展的内容指向就是抓住发展与安全的“双轮驱动”,因此,新发展理念强调以发展促安全、以安全保发展,不断提高预先防范风险的意识、提升应对化解风险的能力,从而能够“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中,推动我国从“大国阶段”迈向“强国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需要进一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这就需要把新发展理念作为指挥棒、红绿灯,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从根本宗旨、问题导向和忧患意识的把握中进行统筹布局,进而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不断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为新发展阶段凝聚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强大的前进定力。

  

[责任编辑:黄晓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