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一体推进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作者:夏杰长、徐紫嫣(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
高质量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基本条件。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要充实富裕,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和全面提升。202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正式颁布,赋予了浙江重要改革示范任务,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先行先试。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建设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需要树立全面系统的思维方式,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统筹推进。
经济建设: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高质量发展经济和提高社会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或前提条件。发展是第一要务。这就需要我们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始终把经济高质量发展摆在首要位置。
第一,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对经济制度属性和经济发展模式具有举旗定向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非凡成绩,主要得益于长期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面向未来,浙江要始终坚持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坚实保障。
第二,以人民为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快速增长,社会生产力有了长足发展,但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供给质量不高等问题依然突出,一些民生短板亟待破解。解决民生短板,需要保持较高经济增长速度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但更需要把发展的重点回归到人的本源,以实现最大多数人的社会效用和民生福祉为立足点,创造高质量的物质产品和文化精神产品,最大程度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三,保持较快经济增长速度。实现高水平共同富裕离不开经济增长。改革开放后,浙江经济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由全国第12名上升至第4名。目前,浙江的数字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尤其是数字技术创新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实现可持续的中高增长速度。未来,浙江要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鼓励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同时要更好地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市场和政府各司其职,共同推进经济中高速增长和高质量发展。
第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助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浙江区域发展差异总体解决的比较好,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打破区域市场的分割和保护,强化区域分工和合作,进一步完善对口支援工作,深入“山海协作”,不断缩小山区与沿海地区的差距。二是完善区域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均等化。三是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帮促互惠机制,多措并举推动乡村振兴和实现高水平共同富裕。
政治建设:为共同富裕举旗定向
加强党的领导,全面推进政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共同富裕的政治保障,发挥着举旗定向的统领作用。我们党在擘画新发展阶段的蓝图时,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加强党的领导,全面推进政治建设,关乎共同富裕的基本方向,至关重要。
在具体操作层面,全面推进政治建设,不断提升行政效率和政府公信力,提高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增强防范风险和处置风险的能力,强化数字技术在政务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应用,推动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不断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服务效率,增强政府公信力,提供更加便利便民的政务服务,增强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意识,引领全体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齐心协力走共同富裕之路。
文化建设:厚植共同富裕的精神理念
现代文明视角下,共同富裕涵盖了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方方面面,既追求物质富裕,又追求精神富裕,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实现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共同富裕既体现在物质财富的共建共有,也体现在精神文化财富的共创造共享。迈向社会主义共同富裕,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文化建设,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要高度重视基层文化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促进文化与科技、旅游等跨界融合发展。不断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壮大国有文化企业及各类市场主体,激励文化创新创造内生动力,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努力建成文化强省,为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社会建设:筑牢共同富裕的公平根基
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社会建设和民生工程取得了突出成效,但发展中的短板依然存在。要把加强社会建设、提高民生福祉,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摆到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为实现高水平共同富裕夯实社会基础,筑牢共同富裕的公平公正根基。
一是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努力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充分就业是共同富裕的基本条件。数字化、智能化对就业的创造效应有目共睹,坚持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并举发展,尤其要发挥服务业吸纳劳动就业的主力军作用。完善重点群体和新经济业态的就业支持体系。二是要实现教育公平,通过增进普惠而优质的教育资源,让农村地区也能够普遍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从源头上解决发展差距问题。三是要加快医疗资源分配的均等化进度,通过增进优质医疗供应和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延长人均预期寿命和健康余寿。四是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和育儿友好型社会建设。建立以空巢、留守、失能、重残等老年人为主要对象的居家社区探访关爱制度,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全面建成覆盖全省、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多渠道降低育儿成本。五是完善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制度,全面打造“善行浙江”。加大税收、社会保障等转移支付手段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制定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标准常态化调整机制。建立健全改善城乡低收入群体等困难人员生活的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发展慈善事业,完善有利于慈善组织持续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畅通社会各方面参与慈善和社会救助的渠道,形成“崇善行善、扶危济困”的社会风尚。
生态文明建设:共同富裕的驱动力量
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既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加强文化建设,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群众享受美好生活的需要;也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丰富和更优质的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我们应该把生态文明理念纳入共同富裕框架,使之成为共同富裕的重要驱动力量。
生态产品的供给者主要是收入相对较低的乡村居民,而需求者主要是收入相对较高的城市居民,要让生态文明变成共同富裕的驱动力量或者内在要求,最关键的就是打通生态产品的供求渠道,以此促进财富的城乡转移和分享。为此,浙江要践行新发展理念,不断完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和考核制度,从而在实践中充分体现生态的经济价值,切实保障生态保护者的经济利益。在具体操作上,主要是要实施生态涵养和保护与财政奖补机制相挂钩的体制机制,还要加快建设绿色发展相融合的生态经济体系,培育发展生态产品和生态资产交易市场,切实把生态价值转化为市场价值。通过这些有效举措,既彰显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又为浙江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注入新动能和新范式。
(本文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研究》的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