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

2022-07-12 10:05:0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字号

  【光明论坛】

  作者:辛向阳(中国社科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重视战略策略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个鲜明特点,也是中国共产党赢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保障。2022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一百年来,党总是能够在重大历史关头从战略上认识、分析、判断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制定正确的政治战略策略,这是党战胜无数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有力保证。”这段论述既阐述了战略问题对于一个政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又强调了战略问题包括战略判断、战略谋划、战略主动等因素,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战略问题具有根本性。“战略是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我们党是一个有着9500多万党员的大党,领导的是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进行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在战略问题上必须有清醒的认识、科学的规划、长远的眼光。回顾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战略策略问题,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不断提出科学的战略策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审时度势、科学判断、深入思考,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始终保持战略定力,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事实充分证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之所以正确,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抓住战略问题:统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领导干部要善于进行战略思维,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毛泽东同志的一段话:“坐在指挥台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见,就不能叫领导。坐在指挥台上,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的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领导。只有当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他还特别强调,“毛泽东同志讲的这种领导,就是战略领导。”作为新时代的领导干部,一定要具备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的能力。其中,战略思维是排在第一位的。在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领导干部只有不断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善于从时代和全局的高度科学分析和判断形势,正确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真正向前展望、超前思维、提前谋局,才能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才能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不断取得新胜利。

  正确的战略需要正确的策略来落实。策略是在战略指导下形成的,并服务于战略。“要取得各方面斗争的胜利,我们不仅要有战略谋划,有坚定斗志,还要有策略、有智慧、有方法。”因此,我们一定要坚持战略和策略的辩证统一,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最关键、最重要的就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学习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心怀“国之大者”,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持做到“站位要高,做事要实,既要把方向、抓大事、谋长远,又要抓准抓好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既要算大账总账,又要算小账细账”。正如毛泽东同志讲的,共产党员“应该有松树的原则性和柳树的灵活性”。如果没有战略定力,策略就会失去依托;如果没有策略活力,战略目标就难以实现。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得不好,就不能做到化危为机、变挑战为机遇,就会出现畏首畏尾、患得患失、摇摆不定、进退失据等问题,就会错失发展机会。

  当前,我国已经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面对世纪疫情的冲击,面对加速演进的百年大变局,面对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的外部环境,自觉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坚决地无条件地贯彻执行党中央作出的战略决策。

[责任编辑:黄晓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