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报如何做到精准定位
【光明时评】
作者: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俗话说,七分考,三分报。如何不“浪费”辛苦考出的分数,报考与分数最匹配的学校和专业,成为高考后学生和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日前,内蒙古的网报志愿模式因显示实时动态排名,不用再靠“猜”而备受关注。
据媒体报道,这种“动态排名、精确定位”的网报志愿模式具体来说就是,考生在填报志愿过程中,可以实时查看自己在所报院校和第一专业中的动态排名情况和平行分的考生人数。高考填报志愿的紧张程度是“可视化”的——考生能实时看到自己的排名情况,也能第一时间得知能否被录取,甚至有人评价“刺激犹如竞拍现场”。
据悉,这种志愿填报方式将在2025年取消,改为平行志愿填报。未来的大势或是:在实行平行志愿基础上,探索学生可以凭高考成绩申请多所大学,同时被多所大学录取后再确认选择,从而进一步扩大学生选择权,提高学生的志愿满足度。
无疑,“动态排名,精准定位”提高了志愿填报的透明度,可以动态了解究竟有多少学生填报了这所学校,并动态调整自己的志愿。这种方式对实行按顺序志愿方式填报、投档,是有其优点的,可以更精准地定位,避免高分落榜。但是也有其弊端,包括考生在同一批次只填报一所学校,要进行无数次动态调整等。
正是针对顺序志愿方式强调第一志愿定位,以及随之而来的“志愿填报博弈”“高分落榜”“大小年”问题,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平行志愿填报方式。相比顺序志愿,平行志愿大大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机会,也降低了志愿填报的风险和焦虑。在实行新高考改革的省份,随着平行志愿的推进,已取消了高考的本科录取批次划分,不再设本科一批、本科二批,而是融合为本科批。实行专业平行志愿的省份,考生在普通本科批有的最多可填112个志愿;实行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的省份,考生在普通本科批有的最多可填45个院校专业组志愿。
从志愿填报及投档角度看,平行志愿是优于顺序志愿方式的,因此,绝大部分省份都已经采用平行志愿方式。今年秋季,内蒙古将从新入学的高一学生起实行新高考改革,届时在2025年的新高考中,将把原来的本科一批、二批合并为一个批次,并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事实上,实行新高考改革,取消文理分科后,考生填报志愿中,选择学校和专业要按专业提出的不同选科进行,如此情境中实行顺序志愿下的“动态排名、精准定位”将极为困难。实行平行志愿,是扩大学生选择权的必然选择。
毋庸讳言,平行志愿也有其弊端,如更强调分数、排名的作用,学校和分数的对应关系更明显。另外,填报平行志愿也有一定的风险,包括定位不准、志愿缺乏梯度、专业志愿不服从调剂投档而被退档。解决这些问题,就须进一步推进学生选择大学、专业的改革,笔者认为或可探索建立基于高考成绩的学生申请、学校与学生双向选择机制。
其具体操作是,在高考成绩公布后,由大学自主提出申请成绩要求,达到申请成绩要求的考生,可同时申请多所大学,大学独立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成绩、高中综合表现与特长进行综合评价录取,一名考生可同时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再根据录取学校、专业进行确认、选择。实行这样的考试、申请、录取制度,既用统一高考确保基本公平,还能做到学校录取生源的稳定性——不是被动等待学生填志愿,每年录取分数会起伏变化。同时,扩大学校的招生自主权,也在实际上推动建立起多元评价体系;学生的选择权也大为增加,在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再确认选择,既提高了对学校、专业的满意度,也促使大学提高教育质量,以吸引学生选择。
目前,已有一些省份在进行这样的改革探索。在上海的春季高考中,就实行基于统一考试成绩的学生志愿填报、学校自主测试、综合评价录取。在统一春考成绩公布后,上线学生可选择两所高校(或一所高校的两个专业),大学再对入围学生进行测试,一名考生可被两所大学(专业)预录取,再进行确认。这种方式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