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
作者:谢伟光(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思政部主任)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指明了协同发挥师生主体性作用的重要意义,为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和打造更多“金课”提供了指导纲领和根本遵循。理解和践行这个理念需要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思政课系列重要论述中去领悟。
从“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到“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一些思政课堂运用小组研学、情景展示、课题研讨、课堂辩论等方式教学,让学生来讲,这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再到明确指出要善用“大思政课”,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协同发挥师生主体性作用上好思政课的核心方法,是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的重要法宝。而这也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老师用心教是上好思政课的基础。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不仅责任担当大,而且内容格局也很大,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思政课教师的历史视野中,要有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要有500多年的世界社会主义史,要有近代以来180多年的斗争史,要有中国共产党100多年的奋斗史,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的发展史,要有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史,要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思政课教师只有熟读经典、广泛涉猎、不断学习、潜心研究,才能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入浅出讲道理,用彻底的理论说服学生,帮助学生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思政课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既要以理服人、以事服人,又要以德育人、以心化人。对教师来说,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果不能以身作则,那做再多的工作也将白费,甚至适得其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思政课教师要追求大境界、大胸怀、大格局,强化自身道德修养,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爱与真情感化学生,以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以躬身笃行教导学生,以高尚人格感染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学生用心悟是上好思政课的关键。“‘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新时代思政课是比较中西文明的理论大课、阐释中国道路的实践大课、激发青春担当的时代大课,不仅需要各部门、各教师乃至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发力,学生也必须发挥主体性作用,与教师一起实现知识共建。青年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课许多内容学生都听过、看过或经历过、思考过,甚至具备与教师相匹配的深刻体验,或与教师截然不同的生活经验,因此学生不应是单纯的教育客体,而更应成为“大思政课”建设的参与者。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是人民群众自己的有力武器,学生本身具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思政课教学必须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根本所在。
学生思维活跃、乐于参与、推崇平等、充满质疑精神,愿意与教师交流互动,面对这样的群体,任何强制灌输都是低效甚至无效的。此外,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内容接受者,而是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独立思考能力,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图书馆大量的书籍以及各种信息化学习工具,也可以满足学生查阅资料的需求。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是取得教育效果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用心领悟,教育内容不可能真正内化为学生自身素质的一部分。
师生协同,思政课才能见实效。协同发挥师生主体性作用的核心要义在于,基于大学生主体性和接受效果,从以教师为中心的“重教轻学”教学理念转到“基于学而设计教”的方式上来,力行一种既有权威又有对话的双向沟通教育教学模式,构建一种合作化、创生化、生活化、联动化的课堂生态氛围,达到春风化雨与水到渠成相结合的效果。比如,师生一起探讨熟知而非真知的问题,讨论源于教学内容和生活实践同时具有宽广思维空间的话题,探究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等。这些问题或话题像一个转换器,把理论分析与生活经验统一起来,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联动起来,让教育延伸到现实生活,提升了思政课的实效性。学生乐于参与并用心体悟,教师运用主导性的思想资源和理论框架,加强引导和总结提炼,把内容讲生动,把理论讲透彻。目前已广泛使用的案例式教学、问题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作业式教学等方式方法,就是对协同发挥师生主体性作用的很好探索。
在师生协同共建过程中,学生要用观察力去看,用逻辑能力去判断,用行动力去搜集用于论证的相关材料,之后还要用批判力去分析他人的观点,或用思辨力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修正与完善,这个过程锻炼了学生的内在本质力量,让学生的生命活力得以绽放。同时,经过讨论、追问、倾听、辩论以及探究、体悟、反思,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再是一个僵化机械的教条、一个脱离论证的结论,而是确立在透彻领会理论本身及逻辑论证乃至正反两方面论据的基础之上,这样的信仰才会真正扎根心灵、始终不渝,这样的思政课才有声有色、有理有效。